数学二十中刘静13871730980有效落实“独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意味着让学生享有学习的主动权。课改以来,在教学中我们实行四大环节(即独学、对学、群学、评学)进课堂,独学是其它三个环节成功的基础和保证,是保证课堂高效的关键点。何时运用独学这一环节?如何运用独学?如何指导学生独学,以达到乐学会学提升学习能力,实施有效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呢?这一直是我们在探讨的问题由此,我校针对性地提出论题:如何让独学更高效。下面我根据平时教学实践,谈谈独学中提高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措施:一、学案引导,推动独学深入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抓手。编写导学案,研究学生是第一要义。通过每周一次的备课组集体活动,先由中心发言人主讲本课时的知识目标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研究学生的学习原理,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研究学生的知能状态,最后,根据学情与知识的综合情况,依据导为关键,学为宗旨,案为文本的原则由备课组长提出要求,指定教师编写,也就是备课组长分工→提出相应要求→个人编写→个人汇报→集体讨论修订→分头整理→制成学案→印刷。编写导学案,关键是善“导”,宗旨是利“学”,形式是文“案”。教师的善“导”,就在于找到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过程切合的“点”以及切合的“序”,在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架起合适的桥。“引导学习”是导学案的要旨。学习引导----自主学习;方法指导;思考引导----提问(老师提启发性的问题)变题目-----从例题中变式,总结引导-----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可采用框图、树图、表格、文字等。拓展引导-----最后我们要做什么?作业、课后思考题、资源链接。让学生自己选择预习形式,发挥学生自学潜能。教师提供多种预习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知道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方式作出自主选择。给学生提出三种预习形式(1)基础型:能正理解的学习的内容,基本看懂例题;(2)作业型:能按思考题、练习题的要求,带着问题自学;(3)自能型: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自学中质疑问难。这三种预习形式,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有利于发挥学生自学潜能。二、学法指导,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有一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由此可见教师最有意义的工作,乃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立竿见影,而不得法者,往往事倍功半或劳而无功。要加强对独学环节的方法指导,保证方法指导的实效性,关键是做好两个层面的工作:一方面授课教师要针对具体内容给出建议,让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做。比如针对具体知识特点出示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练一练、说一说等方法性字眼。另一方面巡课或观课教师要进行介入性指导。单靠一个教师的力量是不足以解决的,为保证学生尽快入轨入归,巡课教师应担当起课堂辅导员的职责,深入小组深入学生,既要指导,更要督导。在巡中督导。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学生自学时,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学生独学情况,端正学生的独学态度。学生在独学时教师加强督查,及时表扬独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的独学。重视巡视后进生的独学,甚至可以给后进生说几名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使他们变得认真起来。要面向全休学生,不得只顾辅导一两个学生,而放弃了督促大多数学生。教师不得在黑板上抄检测练习或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因为这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查中落实。检查学生的独学效果,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检查,可以纠正不足;通过检查使学生盾到自己运用学法所取得的成绩,获得成功的满足和喜悦,激发学生运用学法的兴趣。所以在学生独学后,应采取一定的方法检查自学效果,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从检查对象上讲,一般可以采取三种方式相结合进行检查:1、学生自查;2、小组互查;3、教师抽查。从检查方式上讲,可以采取背诵、习题、表达等方式进行。三、注重实践,深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课堂教学自然是主渠道,但课外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