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品“宋代山水画跋”之心得VIP免费

品“宋代山水画跋”之心得_第1页
1/3
品“宋代山水画跋”之心得_第2页
2/3
品“宋代山水画跋”之心得_第3页
3/3
品“宋代山水画跋”之心得在宋代绘画艺术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君主的爱护与扶持,各种题材、形式的绘画都没有放慢它们前进的脚步,为两宋时期绘画的高度繁荣奠定了基础。同时,“诗、书、画”的结合也开始萌芽并发展,至此,“题跋”在以后的绘画中,逐渐发展完善。对于诗书画的结合,到宋代初始,题跋就开始发展运用在山水画中,对元、明、清的发展成熟奠定了基础,也对古代绘画的研究提供了依据。中国绘画中的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已开始萌芽,到了宋代,山水画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期。而“画跋”的运用已见雏形,对于诗、书、画三者的结合运用,这算探索时期。宋代的皇帝大多爱好书画,很多的画家都是画院的画工,所以绘画受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例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也只是在树的下面小小地留了一个姓名。“画跋”在宋、元是一个发展时期,真正成熟是在明清时期,但是我们也不可忽视这个转折时期的重要性。如南宋赵黻《长江万里图》卷,山石用笔挺劲,先用淡墨勾皴,再以浓墨、重墨细绘局部轮廓,墨色的浓淡轻重相得益彰,堪称南宋绘画的杰作。西至巴蜀、万里江山、气势宏大、一气呵成。着重描写江山壮丽景色,气势雄伟,笔法学李唐而略纵逸,但仍未脱南宋院体画之痕迹。署名多不著姓,后人往往误称米芾。卷末款署“赵黻作”三字,钤“黻”朱文印,画面上有明代钱惟善、张宁、陆树声等诗跋,在欣赏此作品时虽然不能感受作者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美感,犹感不是那么完美,但是通过后人的题跋和钤印使其作品勘称完整结合,欣赏画作时不再觉得那么单调而是丰富画作内容。用文字叙述作画背景、作画过程,写一些感想或对诗文加以注解说明,或表达自己的艺术主张等,如果只看画不看诗文,就不可能全面、深刻地读懂作品。弄懂画中的题诗、题记,这些内容会给我们增加更多的读画乐趣。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有明朝一代艺术宗师董其昌做的题跋,为了与画作想协调和对古人作品的尊重,董其昌并没有用张扬个性奔放的草书或者自由灵动的行书来书写,而是用工整的楷书重新在另一段绫纸上书写了“北宋范中立溪山行旅图”十字与原画相接装裱在一起。在这幅画作中,董其昌主要是用工楷的方式和字的大小来衬托作品的古朴之味和浑厚灵动,使得画面与题跋不失和谐之意。在其原作中范宽就只是在画作的右下部分的树下写了“范宽”二字。再从其他同一时期作者的绘画中可以大概知道那时题款并不流行。还有从画中仅有的两枚“御书之宝”的印章来看,一枚从印文和印色来分析,具有明显的宋代宫廷特色,由此看出,此画曾被北宋皇宫收藏,这属于同期人的题跋;另外还有一枚则是乾隆皇帝的专用印鉴,这是后人的收藏。至此可见,作品的辗转到了很多收藏者之手,此类例子更是不甚枚举。在近现代,文化的碰撞融合,使一些中国绘画者为寻求新的绘画风格也借鉴西画的一些技法元素。从而产生了一些笔墨当随时代的新型中国绘画风格,这样既有传统功力又能吸纳西方文化因素这正是做到了“笔墨当随时代”。徐悲鸿、黄宾虹、潘天寿、李可染等一批优秀中西绘画相融的近现代绘画巨匠,真正达到了新的高度。在学习夯实传统绘画丰富技法中我们也应当着眼于一些西方绘画的技法,相互借鉴学习,不盲目排外。虽然说宋代山水画的“诗、书、画”三者的构成形式并非趋于成熟。但是,在山水画中除了有写实,还有人文精神的表现。同时也是两宋在宫廷绘画发展写实形态的承接,使得他们的绘画技巧达到了成熟。题跋在宋代的萌芽,给后来元代的日臻完善,打好了一个基础。中国山水画的理解,我们也是从一个不了解到知之甚少再到慢慢熟悉的一个过程。犹如宋代山水画的风格变化,后世在发展和传承的同时又要有所创新,而不是一味的“拿来主义”。宋代的山水画,留存至今已所剩寥寥,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留传到现在都可以说是“精品”我们可以从画面上的一些“题跋”大致了解到画作经历的跌宕起伏。但是,在对这些宋代山水画的品评当中,还是应该客观地评价,比如马远的《踏歌图》内容形式我们都是肯定的,但赵扩的字,确是不敢恭维的。所以,要想使画面相对完整,不仅仅是将画面处理完成就是画作完了,还应该注意的是题字,应该题在哪个位置,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品“宋代山水画跋”之心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