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父的花园》教案一、课前放歌曲《小童年》。学生进入会场即放歌曲。等学生坐好后,再听一下,渐弱结束。1.课前谈话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好听吗?(好听)这是一首描写童年的歌曲。童年是美好,更是难忘的,被鲁迅先生成为当时“最有前途的中国女作家”——萧红,在《呼兰河传》(课件出示《呼兰河传》)中,就用自己的笔记录下了这段无比珍贵的感受。师:今天,李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其中的一篇文章,同学们,我们可以上课了吗?好,上课!2.揭示课题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2课——《我和祖父的花园》。请同学们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师板书课题,生书空。)二、检查预习师:我早就听说咱班同学预习习惯特别好,用手势告诉老师读了几遍课文?(生做手势)师:好,读了这么多遍课文,相信对于本课字词你们已经掌握得很好了。三、感受花园师:接下来,咱们就随着作者的笔一起走进她和祖父的花园。(课件出示:默读课文,感受萧红笔下的“花园”是怎样的花园?把有感受的句子画下来,可以用一个词或几个词概括你的感受。)(先出示课件再说话)1.师:请同学们用心默读课文,感受一下萧红笔下的“花园”是怎样的花园?师:同学们可以边读边把有感受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用一个词或几个词作批注。(快)作为高年级的同学,默读既要有质量又要有速度,给你们四分钟时间,同学们要抓紧时间静下心来真读书、真感受。听清楚了吗?开始。(学生写,教师巡视选择有代表性板书。)师:时间到,如果有还没读完的同学,说明你的速度慢了,以后要加快速度。2.学生谈感受:快乐、有趣(事)/美丽(景)/阳光明媚/自由在在(重点段)师:好,我发现同学们很会读书,边读边写下了自己的感受。我们看黑板,这几位同学的粉笔字写得很规范(很漂亮,真是字如其人)。(你们眼中的花园是()的、()的、()的……下面就带着你们的感受走进花园。(1)感受“自由自在”的谈,重点学习第15自然段。师:这个“自由自在”是谁写的?和他感受一样的举手?你从哪里感受到“自由自在”?生: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①师:是哪段?②(课件出示:第15自然段)这段写得挺好玩的。咱们一起感受一下,好吗?我们来合作,接读这段。看咱们之间有默契吗?希望与能与同学们心灵相通。(师生接读)③师:怎么样?觉得哪里写得好玩?生: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师:花、鸟、虫子都像人一样活了,挺好玩的。生:植物动物都愿意怎样就怎样。师:你发现了吗?这段中有一个句式反复出现。生:“愿意……就……”师:是呀,前半句怎么说,后半句就有意识地又怎么说,这种写作方法,叫什么知道吗?学生说,如果不知道教师说,说后再出示课件字(反复)。(根据回答课件出示:反复)1④师:作者这一段就是这样反反复复地写,读起来觉得有点啰嗦,于是老师就找了两句描写花园的话。出示: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花园里的花竞相开放,红的似火,黄的像金,白的如雪,婀娜多姿,使人眼花缭乱。黄瓜愿意开一朵谎话,就开一朵谎话。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黄瓜细细的、长长的,穿着绿色的“外套”,浑身都长着带刺的小疙瘩,顶端还戴着一顶美丽的“小黄帽”。你看,这黄瓜多会打扮自己呀!师:同学们对比读一读,感受一下,看谁写得更好?预设(一)生:老师找的句子写得好。师:有没有不同意见?每个人要有自己的思想。(小话:再读读,感受一下。)预设(二)生:写得都好。师:带给人的感受一样吗?预设(三)生:萧红写得好。师:我这两句也用上了好词,也用了比喻句,哪里差?生:不够味。(作者写出了花、黄瓜的心情,而老师找的句子只写出了样子。)注意:当还有很多孩子想说时,师:同学们先把手放下,你们的意思老师听懂了。师:写作目的不同,写法就不一样。老师找的句子侧重体现的是花和黄瓜样子的美丽,而萧红用的是这种反反复复的写法,就把花园里动植物的自由表现得淋漓尽致了,语言朴实无华,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