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韩陵镇初级中学郜海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与统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2.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3.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及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的能力。4.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了解文学描写和历史真实之间的不同,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二、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通过创设情景、史实辩析、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三国代表介绍本国经济等方式,采用分组讨论、探究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能力,并能得出简单的结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历史情境想象,使学生感受分裂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进而产生对和平的向往,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通过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部统一局面的形成,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作用。3.通过历史史实和《三国演义》的对比,区分历史资料与文学作品的不同,培养学生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创设影片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把学生带入情境,在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结束后,问:知道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哪一课吗?学生响亮齐答:《三国鼎立》。那么,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它的形成与哪些历史人物有关系呢?请大家说一下好吗?(生答:曹操、诸葛亮、刘备…)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课文102—104页,完成下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影响2、图说历史。学生阅读105页课文结合《三国鼎立示意图》完成下表政权名称时间建立者都城魏蜀吴(二)直观感知,加深印象1、投影显示《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混战》地图我们要探究三国形成的历史,得首先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说起。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他们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长期混战。给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和痛苦,同时也使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集中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那么,是谁顺应人民的愿望,结束了北方战乱局面统一北方呢?学生回答:(曹操)2、当时北方军阀其中实力最雄厚的是袁绍,其次是曹操。你知道曹操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学生回答:(略)2投影显示资料: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实行屯田,奖励农耕,实力大增。袁绍为扼制曹操势力的发展,200年,亲率10万大军渡过黄河,发动进攻,曹操的兵力只有三、四万人。双方在官渡对峙,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动态显示《官渡之战形势图》)问:你能根据示意图上提示的交战时间、地点、交战双方兵力对比、交战结果,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官渡之战吗?那么,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呢?生答略)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地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3、当他得胜还朝途径渤海边时,留下了这样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示投影)这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那么他的“壮心”指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略)4、投影显示:赤壁之战前曹、孙、刘势力范围图但曹操统一全国,还有一定的阻力,一是江南的孙权二是依附于刘表的刘备(在207年,曹操统一北方的时候,刘备还没有立足之地,不久之后却迅速发展起来,其中的关键在于刘备起用了诸葛亮。)投影显示:三顾茅庐图5、208年,曹操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天下。孙权、刘备组成五万联军,在赤壁与曹军展开决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显示《赤壁之战形势图》赤壁之战是三国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