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五家渠第三小学王莉丽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之处,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重点:感受杨氏之子聪慧的具体表现。教学难点:杨氏子的回答妙在哪儿。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大屏出示三句名言,自己读一读,像这样的名言同学们积累了很多,说给大家听听!这些句子都是出自文言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板书课题)2、理解题目意思,为什么称他为杨氏之子?3、你贵姓?苦役称为XX之子或之女。说说自己的同桌吧!4、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中,你们了解这本书吗?二、初读课文,通读全文1、自由读文,看看和我们现在的文章有什么不一样?2、很多人都觉得文言文和难读,很难懂,其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就是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再读文言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3、谁来挑战一下?指名读。4、读文言文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文的韵味。三、研读全文,理解意思1、学习文言文光会读是不行的,还要弄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才行,我们可以用哪些好方法来理解文言文呢?(借助工具书、注释)借助注释是理解文言文最好的方法。2、请同学们四人小组交流说一说课文到底讲了杨氏之子的什么事?3、反馈:A、“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非常”是文中哪一个字的意思?(甚)我们班这位女同学非常非常可爱,我们可以说——甚可爱······B、孔君平是谁?(介绍)孔君平来干什么?结果如何?解释“诣”。C、父亲的朋友来了,恰巧他又不在,那杨氏子是怎么招待客人的呢?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一个热情好客的杨氏子不由让孔君平心生喜爱之情,现在又见“果有杨梅”,于是,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生——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石夫子家禽。”(1)、他们之间说了些什么呢?谁来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2)、你们听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了吗?(3)、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杨氏子听出来了吗?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啊,那杨氏子的言外之意什么什么呢?杨氏子不但会听而且还很会说啊。比较: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儿应声答曰:“孔雀是夫子家禽。“读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理解“未闻“,显得委婉,这就是语言的艺术。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夫子?如果来的人是张俊平,李俊平或是其他人能称为夫子吗?(一般有文化,有涵养的成年男子才可以称为夫子,比如孔夫子,孟夫子等等。)这么巧妙的回答杨氏子一定考虑了很长时间吧!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难怪一开始就说:(齐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要人物及特点,起到了统领全文的作用。以及结构总分)4、你认为杨氏子的回答妙在哪里?5、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他会有怎样的反应?四、总结古人用了短短的五句话就告诉了我们一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孩子的聪慧、礼貌,我觉得,像这样的文章我们应该把它背下来。五、板书拜见其父孔君平杨氏之子巧妙回答甚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