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同时,合作学习也是知识深化的有效途径,交流心得,取长补短,更易使学生对知识系统化、深化。但在实际实行中,小组学习却变成了整个开放教育中最为薄弱的一点,因为这与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有关系。群体合作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惰性的存在。在群体中学习的效率往往低于个体学习。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每个成员的权责不明,评价不得法。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科学划分学习小组。从数量上看,4—5人最为适宜。过大,则极易造成内部消耗,许多精力在人际关系的协调中消耗。第二,要明确每个成员肩上的责任,并制定小组工作规划和策略,让他们明白付出多少才算完成任务,有何付出,又会有何收获。第三评价时要采取“总”与“分”相结合的办法。“分”即个体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完成的任务,即上面的第二点。“总”即总分,要把小组中每个成员的作业和考试成绩作为小组的总分的组成部分,并将个体的进步作为评价小组学习的一部分。这样,每个小组成员为了让小组取得好成绩,就会积极努力地去完成好自己的工作,成绩好的同学也就会主动地去帮助成绩稍差的同学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