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研究课题名称:告别母校,即将远航——难忘的小学生活设计者姓名刘晓琼所在学校惠阳区平潭镇中心小学所教年级六年级研究学科小学语文联系电话电子邮件670803446@qq.com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小学生活是美好的,是快乐的,是值得回味的。此时,我们的学生已经在小学学习、生活了六年,并即将结束小学生涯,开始新的学习与生活。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开展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活动,把自己的感激、感恩之情表达出来,并永久珍藏,成为美好的回忆,是师生共同的心理需求。这次综合性学习就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让学生回忆美好的小学生涯,表达自己真实感受,互相鼓励,互相进步,共同提高语文素养。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同时回顾小学阶段的成长点滴,懂得成长不仅离不开自己的努力,还离不开老师的谆谆教诲和同学的真诚帮助,能运用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表达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依依不舍之情;会写临别赠言、给母校老师的写信、写演讲稿、写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筹划一场毕业联欢会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策划、组织协调、组织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及写研究报告等综合能力。3、课题介绍本次综合性学习与以往的综合性学习单元相比,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比重更大,而且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紧密。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教师既要引领学生回忆小学生活,学会表达感恩之情,学会感恩,又要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相互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策划能力。“难忘小学生活”分成“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两大版块。每个版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可以激起对六年小学生活的回忆,激发对老师、同学和学校的感情,同时在写讲演稿、给母校老师写信、临别赠言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开展活动的材料比较丰富,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参与进来,可为学生提供一些活动的材料。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的阐述)★知识与能力:1.读懂“阅读材料”中的文章;2.会写围绕“难忘的XXX”这一主题来表达和写作;3.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过程与方法:1.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2.能在老师的帮助下,与同学及老师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生活的美好,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恩,感谢同窗之恩;2.用多种方式表达对老师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在五六年级,学生开展过三次这种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综合性学习,对于综合性学习活动比较熟知,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所以,对于此次研究性学习的主体为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能通过老师的引导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由于此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密切,学生研究热情高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小组成员能相互协作,也都能积极参与实践研究活动。由于每个学生对小学生活、学习的感受不尽相同,生活阅历也有一定的差异,还有一些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存在畏难情绪,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差异,学生对活动的感受也因为性别、年龄、个性、学习状态、思想情况等出现差异,对于学生自身所具备的能力差异也会对此次研究性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四、研究的问题、内容和方法(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采用什么研究方法来达成这一目标)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如下:1.让学生感受“阅读材料”中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2.让学生懂得成长离不开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诲和同学的帮助。3.能用多种形式、多种途径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4.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演讲稿。5.能在教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