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区第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六年级一班语文学科第下册主备高佑莲集体备课组六年级备课组审核李晓燕课题你,浪花里的一滴水课时第1课时学习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熟读诗歌,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2、正确、流利、深情的诵读全诗,能仿写一节诗歌。◆过程与方法:朗读感悟法、联想背诵法、读书交流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习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领学生进入诗中创设的情境,正确、流利、深情的诵读全诗。学习准备学生搜集“雷锋”故事,教师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做好多媒体辅助课件。学习过程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互动修改意见一、谈话导入。1、学生从雷锋的出生、故事、殉职这三方面说雷锋同志1940年12月18日出生,他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雷锋在短暂的一生中帮助了无数人。《雷锋日记》令无数读者为之动容。1962年8月15日被一根电线杆砸到,不幸身亡。年仅22岁。毛泽东同志于1963年3月5日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我国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2、学生用深情、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5日是什么日子吗?(板书:雷锋),家喻户晓,你们对他有哪些了解?2、(出示雷锋照片),3、师述:是啊,51年的风风雨雨,我们没有忘记他,相反他那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品质确荡涤的更加清晰。有一位诗人曾用饱含深学生齐唱《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导入课文。(郝玉凤)刚刚听完一遍课文,学生可能没有老师预设的感受,此环节应放在后面。老师读完,指名学生读,(王惠青)敬仰的情感呼唤雷锋的名字。3、学生自读诗歌解决生字读音问题。情的笔墨这样赞颂他——(大屏幕画面配音乐师范读文)。4、听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教师预设:A、汶川地震时,那些抢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的解放军叔叔;B、冰冻灾害,抗洪抢险时舍自己救他人的无名英雄们;C、为我们的成长呕心沥血的老师;D、班级里的同学xx。5、师述:是的,雷锋的人格魅力吸引人,作者笔端的文字更是感染人。这节课就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合作学习,在朗读中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在交流中欣赏雷锋的人格美。二、品读感悟(一)学习1—3小节1、自由读,简单批注:用“”画出比喻句,并写出体会,可以抓住重点词句。2、小组合作交流.3、感情朗读(二)、学习4—6小节抒怀部分。1、感情齐读第四小节。谈感受。(一)学习1—3小节1、(大屏幕)2、指名分节读。正音,呵在诗歌中读啊。(学生可能抓住重点词句:他如此平凡,如此年轻,像一滴小小的春雨,却渗透亿万人的心。)师引导学生抓住“小小的春雨”、“亿万人的心”体会出雷锋是个普通而平凡的人,但却有不平凡的力量。3、指导感情朗读,齐读。(二)、学习4—6小节大屏幕的内容出示出来你,浪花里的一滴水魏钢焰在这里,我要唱一个人。他不是将军,却立了无数功勋;他不是文豪,却写下不朽诗文;他如此平凡,如此年青,象一滴小小的春雨,却渗透亿万人的心!为什么呵为什么,十亿人民的心里,都念着这个二十二岁士兵的姓名?他呵,是一滴水,却能够反映了整个太阳的光辉!他呵,是刚展翅的鸟,却能够一心向着党飞!他呵,是才点亮的灯,只不过每一分光都没浪费!他呵,是刚敲响的鼓,却能把每一声都化成雷!(王惠青)讲解暗喻的用法及结构。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暗喻又叫隐喻。(郝玉凤)2、学生抓住“一滴水、整个太阳的光辉;刚、一心;才、每一分光;刚、每一声”这些重点词语体会雷锋的年轻,但并不因年轻而浅薄,相反,能够用自己的行动帮助人、精神感染人。3、读着读着,你们发现雷锋变成了,,,。抒怀部分。1、指名分节读。指导感情读。读诗歌和读文章是不一样的,在古时候是可以配着乐曲唱出来的,要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美,注意轻重缓急,快慢高低,请同学们按照大屏幕上的提示再来读一读,注意读出红色字体的语气。2、这是一种暗喻的说法,接着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