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设计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12个,正确读写生字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精彩词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从而激发鼓舞全民族、全体炎黄子孙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建设好自己的美好家园。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的现实意义,感受“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难点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从而激发鼓舞全民族、全体炎黄子孙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建设好自己的美好家园。教学课时2教学活动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共案部分个案部分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生情1、师生欣赏歌曲录音。2、学生自由说欣赏录音后的感受。3、导语引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自己看书,听着录音机范读课文。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并多读几遍。3、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的卡片4、同位互读课文,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三、精读课文、自读自悟读文整体感知内容。思考:为什么说这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1、学生边读边想、不理解的问题记下来。2、教师组织学生共同解决问题。3、小组交流:4、全班交流5、齐读最后一小节6、为什么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7、当你高唱国歌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四、指导朗读、入境融情1、下面,我们来朗读课文,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2、指名朗读。3、分组朗读、讨论:在交流自已喜欢的段落的基础上,就自已喜欢的这小节谈谈体会。4、分组齐读。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1、指名朗读课文。2、唱国歌,体会“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二、依照规律、指导书写1、有共性规律的字:学生独立观察,讨论规律。2、重点指导的字:鸿、豁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三、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巩固1、朗读课文,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落实。2、积累词语。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听写词语。作业:写一篇读后感。板书设计中华民族最强音《义勇军进行曲》高昂激越催人奋进警钟长鸣居安思危课题月光曲设计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生字:芬、券、盲、纯、汹。2.新词:幽静、纯熟、陶醉、断断续续、水天相接、记录、微波粼粼。3.重点段:第8、9自然段。过程与方法1.理清脉络,概括段意。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会分辨事物和联想。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贝多芬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习贝多芬的卓越才华,更要学习他的善良和爱心。教学重、难点重点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主要通过抓重点段落,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来解决。难点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既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主要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包含的意思来解决。教学课时2教学活动准备《月光曲》音乐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共案部分个案部分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事?2.出示贝多芬画像,简介贝多芬。3.什么是“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讲关于《月光曲》的传说的?(第二自然段到课文结束)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应该怎样分?4.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二、初步理解传说部分的内容1.默读第部分,想一想,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个曲子,是哪几首?2.学生默读思考后讨论。(1)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个曲子?(弹了两首曲子)(2)这两首曲子分别是什么?(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学的贝多芬谱写的曲子。第二首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3)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从哪儿到哪讲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的?(二至七自然段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八自然段到最后写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三、深入理解贝多芬第一次为盲姑娘弹曲子的内容1.指名学生朗读二到七自然段,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地方。理解几个词语:幽静、入场券、陌生、纯熟。教师介绍莱茵河是欧洲的大河之一,流经好几个国家,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