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新课程高效课堂导学案审核人签字:主备人:张俊艳授课年级三()班学科语文课题3、爬天都峰任课教师课型发现生成课问题解决课课时2课时授课时间2014年月日教材分析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课文开头简单地交代了“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这件事;接着围绕着爬天都峰,按事情发展顺序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作者站在天都峰脚下看到的情景。讲了两点:一是山峰的“高”,二是山峰的“陡”。第二层讲爬天都峰前的情况。先讲“我”担心能否爬上,接着讲“我”和老爷爷相互鼓励下一起爬。第三层讲“我”和老爷爷、爸爸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讲了爬上天都峰之后的情况。先讲在鲫鱼背前“我”和老爷爷照相留念,接着“我们”互相道谢,最后课文用爸爸的话对“我”和老爷爷讲的话进行总结。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让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旧能不怕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重点难点1.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2.理解“我”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与“……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时间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个案修改一、情景导入2分钟简介天都峰,导入新课。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危险的三大奇峰之一。天都峰有“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课文中的一位小妹妹和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登上去了,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学了课文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学习《爬天都峰》这一课。学生联系所学《黄山奇石》内容。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自由读,读后想一想课文的叙述顺1初读识记15分钟序,画出文中表示这个顺序的词句;2.了解课文大致内容。3.学习第二段(1)你能把课文第二自然段中表现天都峰的高和陡的词语和句子画下来吗?谈谈你的理解。(2)你能用朗读和画图的办法来表现天都峰的高和陡吗?(3)我是怎么观察天都峰的?(抬头望)为什么要“抬头望”?(高、陡)面对险峻的天都峰,“我”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谁来读一读。自读课文1——3遍,要求正确、流利。课文主要讲了三、学习检测20分钟1.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认读。暑假铁链似乎犹豫奋力攀着手脚并用终于辫子鼓舞决心居然汲取白发苍苍2.认读多音字“假、都”。进行字词检验,指名读、开火车读……在解决字音的基础上,让学生互相提醒需注意的字形、词意,从音、形、义四、课堂小结2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到了—————————————————。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收获。五、作业布置1分钟1.书写生字并组词。2.熟练朗读课文。1.书写生字并组词。2.熟练朗读课文。板书设计暑假铁链似乎犹豫奋力攀着手脚并用终于辫子鼓舞决心居然汲取白发苍苍教学反思教学过程设计(第2课时)环节时间教师行为预设学生行为个案修改一、复习导入5分钟同学们想一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什么?1.听写生字2.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2二、探究新知25分钟学习三、四、五自然段1.总结过渡:①天都峰如此险峻,所以“我”心里有点害怕“发颤”,也难怪“我”有的怀疑:自己能爬上天都峰吗?②下面听老师读课文(三、四、五段),想一想:面对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为什么不再犹豫了?(板书:不再犹豫)A犹豫是什么意思,谁来告诉大家?(拿不定主意)B“我”面对险峻的天都峰,不知道能不能爬上去,所以拿不定主意。想一想,面对困难,你犹豫过吗?谁来用“犹豫”说句子2.这时,“我”和一位不认识的老爷爷相遇了。当老爷爷碰到我时,他是怎么说的,谁来读一读。3.“我”又是怎么问老爷爷的?4.这两句话中都有“也来”这个词,两个“也来”说明“我”老爷爷都是怎么想的呢?(老爷爷和“我”互相佩服,都很惊讶。)讲读六、七自然段1.默读,思考:“我”和老爷爷是怎么爬天都峰的,结果怎么样?2.引导:“我”奋力向上爬着,老爷爷肯定也是在奋力攀登,“奋力”是什么意思?3.请你画出能够说明“我”奋力攀登的词。4.奋力攀登的结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