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实践的观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的含义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原理与方法论①②②③③④①含义: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运动。人类活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客观世界主观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实践实践实践其实就是人们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性的活动。认识世界认识世界实践的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一切物质性活动主体对象范畴动物区别主观认识区别形式多样表明方式最基本: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②小行星撞击地球③学习理论、讨论问题、研究学问④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⑤工人做工、战士打仗、教师讲课⑥《2010年远景规划的发展目标》⑦学生教室里听课⑧三峡水利工程建设√×√××××√WHY?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实践主体实践手段实践对象教师讲课农民播种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三年前准备奥运开幕式时,张艺谋曾说:北京奥运三年前准备奥运开幕式时,张艺谋曾说:北京奥运会有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会有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20082008年开幕式……年开幕式……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总导演——张艺谋总导演——张艺谋场馆建设者场馆建设者观众观众运动员运动员志愿者志愿者演员演员20082008北京奥运北京奥运实践具有社会性《愚公移山》的故事有人听后认为,愚公的精神是令人钦佩的,但他毕竟还是太愚,因为真移山要的是锹挖、肩挑,一年才往返一次,而不使用炸药炸,用车运,对此如何看待?实践具有历史性评析:老者和农夫的观点谁对?评析:老者和农夫的观点谁对?(农夫的观点是对的)西红柿在西方曾经被认为是禁果,是有毒的,所以一直没人敢采摘来吃,后来一个人冒死吃了,才发现原来西红柿的味道原来如此美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名言评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如果你想知道砒霜是否有毒,你就得亲口尝一尝。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认识的来源有多少个?认识的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来源只有一个,但获得认识的,但获得认识的途径途径有两个有两个:一是亲自:一是亲自实践实践获得获得直接直接经验;二经验;二是通过知识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学习和传递获得和传递获得间接间接经验。经验。但不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但不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都是实践的产物的产物1、天文学产生于的需要。2、教学方法产生于的需要。3、孙子兵法产生于的需要。农业教学战争4、邓小平理论产生于的需要。改革开放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认识实践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新恒星利用显微镜发现的人体病毒气象卫星高空拍摄的地球气象图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吃一堑,长一智学然后知不足书到用时方恨少名言评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008·广东文基,16)狄德罗认为研究自然有三种方法,通过观察搜集材料,通过思考把材料组合起来,通过实验证实组合的结果。这蕴涵的哲理是A.认识的范围局限于自然界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黄鼠狼是不是偷鸡“专家”?如何检验?结果:黄鼠狼不是偷鸡专家第一步:解剖了近5000只黄鼠狼两只黄鼠狼吃了鸡第二步:做实验食物结果第一天第二天……第五天三只活鸡、一段带鱼只吃了带鱼鸡、鸽子、老鼠只吃了老鼠只放了鸡吃鸡充饥…………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真金不怕火炼名言评析: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008·上海单科,15)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一事例说明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B.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