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品味生活——评《桥之美》的课堂教学襄樊市第三十二中学余华鹏《桥之美》出自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是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一篇美学小品文。文章先指出了画家眼里,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就是“桥之美”,然后举正反实例具体说明,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了桥在不同环境下所产生的美学效果,以独到的视角,引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去看“桥之美”。文章思路清晰,语言优美,表达富有个性,诗意的描写性文字和说明性的文字相间杂出,体现了科学小品文的魅力。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就是学生的认识与体验过程,是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在这堂《桥之美》的教学录像中,老师注重了学生的亲身体验,并积极引导学生拾取自己的经历与感受,让学生将自身体验与所学知识运用于文本的理解中,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了文本,培养了他们的感悟能力,进而使他们感受到文本中所蕴涵的哲理及饱含的情感。1、体验生活,新课导入。《桥之美》是一篇说桥的诗情画意般的散文,桥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建筑物,既常见又容易被人忽视。但是在这堂课中,老师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多媒体观看各种不同形式的桥的精彩画面,伴随着轻松的音乐,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一幅幅优雅、精美,形式不一的桥的姿态,带着轻松的心情勾起了自己的切身体验,品出了滋味,获得了乐趣。2、联系生活,思考延伸。《桥之美》一文所揭示的一些美学原则,如讲究反差对比、重叠交错、和谐统一等,不光适用于欣赏“桥之美”,也适用于其他一些审美活动。因而,老师在这堂课的拓展延伸阶段,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美学原则去欣赏身边的事,去品味周围的景,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做个懂得发现美的有心人。3、描绘生活,写作拓展。桥,各有其美。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雨后初晴,一道彩虹横跃峡谷山涧,这也是一种桥之美啊!街道两旁的建筑,由一个牌楼联系起来,整个画面就丰富了许多!在这堂课中,老师最后请同学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具备桥之美的事物或现象,并用手中的笔把它们描绘、表达出来。纵观这堂课,老师有意识地把生活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品味生活,彻底摆脱了那种陈腐僵死的教学模式,使语文教学真正地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