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地理年级八年级编写人刘世有修订人教学内容第七章第一节东北地区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环境独特的地理区域——东北的情况。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知识及能力通过地图和资料的阅读与分析,让学生认识东北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环境等,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掌握东北冷湿气候的原因、东北的资源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书本活动,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不仅让学生学到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且让学生逐步学会分析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结合学习中的资源开发→环境保护问题,资源枯竭→产业转型问题,环境污染→经济发展等问题,渗透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他们将来会越来越多地面临和解决这些严峻的现实问题,激发他们努力学习、探究,为承担历史和社会的责任做好准备。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东北农业发展基本概况,东北地区丰富的矿产及工业情况.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有关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媒体设计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通过上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国分四个地理单元,分别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六章,认识不同的区域,究竟是认识哪些区域呢?请同学们打开书p22。看第一幅图……二、学习新课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东北,了解一下“三江平原”到变迁?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23。(在学习新课之前,先回顾上章学习区域分析的方法)过度:好,我们就按照这种分析方法,学习东北,在学习之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把东北称为“白山黑水”?一、冷湿的自然环境1、位置、范围(完成P23活动(1))位置:位于我国东北部范围:包括黑、吉、辽三省2、地形(完成P23活动(2))山脉:大兴安岭、长白山(东北—西南)、小兴安岭(西北—东南)平原:三江平原(东北角)、松嫩平原(中部)、辽河平原(南部)小结:刚才我们从整体上了解了东北,现在我们归纳一下东北的自然环境。位置:位于我国东北角范围:包括黑、吉、辽三省地形:东北平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过度:同学们,我们现在知道了东北的位置、范围、地形,我们再来看看河流。1、河流(完成活动(3))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辽河、嫩江三江平原:由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三条江冲积而成小结并提问:大家清楚了东北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担老师突然有个疑问,就是,有人说:“东北平原就是松嫩平原或辽河平原。”这种说法准确吗?过度:同学们,这节课到现在,我们都是在讲东北的自然环境,不知道大家对东北还有哪些了解?有没有见过雪?……我们来学习东北自然特征。二、东北的自然特征:冷湿(引导学生从ppt的四幅图和p24到案例归纳出东北的自然特征——冷湿,通过指导学生看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中国干湿区图,得出东北自然特征“冷湿”的原因。)(1)原因: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过度:这样的自然特征会产生怎样的现象呢?(要求学生在书本p24-25找出答案。)(2)现象:雾凇、冻土、沼泽等老师:指导学生了解“冻土”和“湿地”。并完成p25-26的活动。(1)P25活动1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所在地区的降水量差不多,为什么东北比较湿润?东北平原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少,所以湿润(2)冷湿对东北的农业生产的影响(完成P26活动2)(3)旅游(完成P26活动3)小结深化: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板书设计第一节环境独特的地理单元——东北一、东北的自然环境(1)位置:我国的东北部(2)范围: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3)地形:东北平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4)河流:黑龙江、松花江、辽河、嫩江、乌苏里江等二、东北的自然特征:冷湿(1)原因: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2)现象:雾凇、冻土、沼泽等练习与思考完成练习册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