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五环”习题课教学模式一、数学习题课课型解读:习题课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课型,它是对新授课的递进,主要是运用前面学过的知识,形成一些数学的解题技能,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培养数学思维和数学意识。因此,习题课里的例题、习题,要超越模仿和初步变式的阶段,应该进一步变式并和其他知识技能初步综合。随着习题的题型的增加,涉及范围的扩大,难度的提高,让学生对解题经验有所“悟”,并进行初步总结,形成结构。初中数学习题课的基本类型有:根据教学时间段落不同,习题课的一般类型有:单元习题课、章节习题课、总复习习题课。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习题课的一般类型有:概念强化习题课、方法归纳习题课(专题习题课)、纠错习题课等等。根据课程标准,习题课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1)概念强化:回忆、巩固所学知识。(2)深化理解:加深知识理解,提高运用能力。(3)综合拓展:加强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总之,习题课的教学目的不仅是知识性的,更是能力性的。在习题课设计时,可根据三个层次设置不同梯度的练习,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中来。高效的习题课教学在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等方而有着重要的意义。二、理论依据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育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数学实质上是人们常识的系统化,每个学生都可能在一定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获得这些知识,所以我们的数学教育必须以“再创造”的方式来进行。新课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欣赏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知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这说明教师在教学话动中的根本任务是“导”,即通过因势利导,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师的教学中得到提高与升华,同时得到知识的积累。因此,在习题课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双向话动,将讲、练、思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疑点启发、重点讲授、难点讨论”的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促使学生全方位“参与”问题的解决,有效地减轻学生的“疲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三、“三部五环”习题课教学流程:“三部五环”教学模式具体体现在习题课教学,其课堂教学基本流程:自主回顾,梳理知识→例题剖析,尝试练习→变式训练,拓展提高→自主整理,归纳总结→自我诊断,当堂落实。教学方法综合运用了“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与“引导---发现”式教学法。四、“三部五环”习题课教学操作步骤简介及注意事项步骤一:自主回顾,梳理知识习题课以练习为主,知识回顾为辅。通过基础练习或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本专题知识进行复习回顾,梳理本专题的知识、方法,完善知识体系,形成网络,归纳数学思想方法。习题课在回顾知识的呈现方式上,可采用问题诱导或以题带点式诱导,知识框架图式呈现,表格式呈现等。呈现方式要以内容实际,学生实际而定。如《解直角三角形习题课》教学设计案例举隅(以下简称“案例”)采用问题诱导,知识框架图式与表格式联合呈现(具体知识框架图和表格见辅助课件)。本环节要注意的是:上课伊始,首先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课前学生对这部分学习内容所做的概括。这一教学活动是促使学生课前主动回顾这一部分学了哪些知识,有什么联系,唤起学生学习的愿望。整理的方式采用画、图、表格、文字叙述等均可。由于学生学习归纳整理的能力参差不齐,展示交流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参与和各种尝试,不足的地方请同学互相补充或教师给予提示。展示完后,教师还应在环节的衔接处进行引导,做好承上启下的工作,力争达成共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如教师可询问: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而且由学生自己提出注意事项,比教师反复强调效果要好。步骤二:例题剖析,尝试练习教师根据教材特点,找准知识的生长点,精心设计问题题组,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设计的问题既要切合实际,又要符合可接受性、障碍性、探索性的原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乐意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