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和风筝》微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1.内容:20.《纸船和风筝》2.所属年级:小学二年级3.学科:语文4.使用方式:第二课时,用于课中4.使用对象:小学二年级5.类别:讲授课二、教材分析:《纸船和风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0课。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蓝蓝的天空中留下了纸船和风筝带去的问候、祝福、谅解和浓情,真正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桥梁和纽带。三、学生分析:乐于结交朋友是学生共有的特点,所以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对于课文所提供的故事情景没有太大的陌生感,这样在读中理解本文是非常容易的。另外,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对于课文的朗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喜欢模仿各种语气、神态、动作进行朗读和表演。学生们能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朗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读中自主感悟,教师只在学生理解出现困难是做适度点拨引导。四、设计理念: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有情感体验,才能与文本对话。在教学片段中我紧抓松鼠和小熊“友谊带来快乐”这条线,用浓浓的友情,拨动学生的情感心弦,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说出体会,然后读中品味,读中悟情,读中辨词,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充满童话意境的课堂氛围中,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五、教学特色:以读促思,读中感悟。六、教学方法:针对低年级学生认知有限、好奇心强,形象直观思维占主导的特点,在教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学问式教学法,图文结合,质疑问难,紧扣重点词句朗读感悟,以悟促读。同时渗透趣味性教学,力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快乐,体验真挚的友情。七、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正确区分“漂”、“飘”。3.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和小熊结交朋友的快乐与幸福。4.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八、教学重点:1.正确区分“漂”、“飘”。2.体会松鼠和小熊结交朋友的快乐与幸福。九、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画;松鼠、小熊、风筝、纸船的图片。十一、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回顾梳理。纸船和风筝的主人公是住在山顶的松鼠和住在山脚的小熊,(师相机把松鼠和小熊的图片贴在板画相应的位置上)它们距离这么远,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简美的板画创设了童话世界,通过贴松鼠和小熊的位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巩固了所学知识,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了铺垫。】(二)品味小熊结交朋友的开心与快乐。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松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2.学生自由读课文。3.指名汇报交流。4.师在黑板上演示纸船在小溪里漂呀漂。【直观演示为学生体会“漂呀漂”打好了基础。】5.课件出示(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体会“漂呀漂”,指导感情朗读。【通过演示,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6.比较“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和“纸船漂到小熊的家门口。”的不同,体会哪个句子写得好,为什么?师小结:所以,我们在写日记时也应该在句子中加一些修饰词,这样,会使你的文章更精彩。7.体会小熊“乐坏了”。师导:收到这份礼物时,看看小熊乐成什么样子了?(1)出示课件小熊乐坏了的插图,学生交流小熊高兴的样子。(2)这是我们看到的小熊,课文中那个词最能表现小熊现在的心情?板书(乐坏了),你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的?(3)指名交流,课件出示:(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4)重点指导“乐坏了”,读出小熊的快乐与开心。【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通过看、说,把思考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读中走进小熊的内心,悟出小熊的开心与快乐,与文本产生共鸣。】(5)小熊为什么乐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