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课《渔舟唱晚》反思《渔舟唱晚》是由古曲改编而成,意境悠远,这是一首古筝独奏曲,它的标题选自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诗句。乐曲的意境优美,好像是一幅水墨画。它表现了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映照在湖面上,远处青山蒙蒙,白帆点点,随风飘来阵阵欢快的渔歌声,渐渐地,歌声远去,湖边只留下一片寂静。对于小学生而言,欣赏这种古典的器乐曲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在这节课堂设计中,精心组织和设计了多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难题。本节课,我一开始让学生看到古筝乐器,介绍古筝乐曲,老师弹奏古筝,让学生了解丰富的音色,并演奏古筝曲《渔舟唱晚》,用音乐语言导入课堂,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很好的创设了教学情境,吸引了学生。随后通过采用音画结合的教法,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创造性,在强调欣赏的同时分析乐曲,让学生听了想,想了说,说了动。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参与中,课堂自始至终有很浓的音乐气氛。在分段欣赏时,我配上了《渔家傲》词朗诵,帮助学生想象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使直观、生动、感性的图象与抽象、理性的音乐节奏、意境有机联系起来,还引导学生通过关注情绪、速度,来感受每段所表达的不同情景,提高了学生音乐鉴别能力和分析能力。最后还与古筝曲《丰收锣鼓》进行了对比,不同风格音乐所带来的不同感受,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和情绪的体验。整节课层次清楚,教学效果明显,但学生进入乐曲意境较慢,对于乐曲的分析角度我没有设计合理,导致整堂课对于学生来说“品过深”。在多遍聆听后我深深感受到学生被民族音乐的魅力所震撼。但由于这首乐曲比较优美抒情,所以一节课还是显得比较平静、没什么激情,对于这种乐曲的欣赏教学怎样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热情呢?我想只有用新课程理念做指导,深挖教材、合理设计,反复实践,总结方法,欣赏教学一定会有更大的飞跃,这既是我努力的方向,也是我追求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