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十一中“361互助合作式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方案语文(七年级下册)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基本的文言字词,学会翻译课文,并在课堂内背诵。2.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学会分析夸父的形象和文章的主题。3.学习夸父的精神,并将其用于学习、生活之中。【知识链接】《山海经》简介《山海经》,共18篇,不是一时一人所作,大约是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地理书,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自主学习】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停顿、语气。2、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圈点重点词语疏通文意,译读课文。【合作探究】3、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根据问题,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①夸父为什么要逐日?②夸父逐日的过程是怎样的?(遇到了哪些困难)③夸父逐日的结果怎样?4、想象每句话所描写的画面,把想象的场景说给同桌听。5、说说你心目中的夸父形象。【拓展提升】1、你还知道那些神话故事?说说你最喜欢的,并说明原因。我最喜欢的神话故事是:《》,因为:。2、这些神话故事给你的启示是什么?【布置作业】(1)考点作业:背诵;字词;翻译:理解。(2)拓展作业:阅读李锐的《旷日持久的煎熬》,联系实际说说“夸父逐日”有什么现实意义?写几句简单的读后感。李锐《旷日持久的煎熬》只是这一个半世纪以来的,一次又一次的战乱,一次又一次的流血,一次又一次的自毁自戗,使这场煎熬变得惨绝人寰般的酷烈。一百五十年,对于历史太短,对于生命却又是何其漫漫!当希望一次次地变成绝望,当绝望一次次地变成虚妄,我们又拿什么来慰藉生命?拿什么来慰藉一代又一代悲绝的心灵?每想到此,我就反复想起那个中国人的古老的神话,这神话很短,它只有三十七个字: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这三十七个字,越过千年悠悠岁月朝我们走过来的时候,我们就会想起一个长长的没有走到“大泽”的“道渴而死”者的名单: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们死了,孙中山、黄兴、秋瑾们死了,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们死了,王国维、陈寅恪们死了,鲁迅死了,胡适们死了,胡风、老舍、傅雷们死了,离我们最近的顾准也死了……总有一天,会轮到我们道渴而死的。是的,还是“道渴而死”。我们不能欺骗自己,我们心里都知道去“大泽”的路正遥遥无期。在我们之后,还会有不知多少“道渴而死”者倒在这去往“大泽”的路上。我们该把这三十七个字刻到石碑上,把这三十七个字刻在石碑的两面,把这石碑放在我们的心里--以悼念死者,以昭示来者。《读书》9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