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在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一学段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而本单元的学习又是第一学段学习内容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生活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学生将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因此在教学中我作了如下设计二、教法设计1、在生活中感知。我先从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导入,通过“藏宝——送信——寻宝”这个小游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领悟到确定位置需要先统一规则,统一了规则自己的语言才能被大家看懂,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突破教材,从真实的课堂情境设计问题引入,引导学生通过自已的比较和感悟以及小组探究中抽象出“数对”的表示方法是最简便的。从而体现了数学学习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趣味的”这一基本理信念。也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进而产生积极的认识情感。2、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教学应是活动的教学,要尽可能地创设机会让学生“做数学”。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通过大量的活动来完成的。在强化新知时,通过“找景点”“标座号”等活动,让学生在充分的练习中感受到“数对”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和简便性以及重要性,把知识的,技能的,情感的教学目标融为一体。让课堂生动饱满。3、在应用中提高。“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要求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在教学中,应该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巩固和提高。为此我设计了“换座位”这一活动。让学生根据写有“数对”的座位票找到自已的新座位。这样不仅可能调动学习气氛,激活课堂,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切实体验到学习数学的真正价值,在这一活动中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数对的含义及数学的重要性。四、学法引导每个孩子都是积极向上的,只要给她一个舞台,每个人都愿意把自己展示给大家。因此,我既采取了自主、合作的方法,又运用了探索、实践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如导入游戏中,让学生亲自体验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深刻哲理。及说话不严密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以及巩固应用中的“换座位”,让每生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在上课的过程中,通过“玩、说、填、换”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老师的主导性。五、教学过程设计:1、激趣导入,游戏铺垫:设计意图:以“藏宝——送信——寻宝”的游戏做铺垫,在这一个环节中,我先让学生把宝贝所在的位置写在答题卡,为找宝的同学提供线索,体验确定位置方法的多样性,从而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发展了空间观念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并在游戏中,使学生形成行和列的概念,为以下的学习做好准备。2、自学讨论——探究新法——数对定位为了让学生从繁琐的文字叙述中抽象出“数对”,我利用课本中的主题图,安排学生自学讨论,通过自学加引导,让学生“横着看”和“竖着看”,使学生初步感知描述位置时纵、横两个方向的条件缺一不可,引导学生对头脑中原始的、粗浅的、局部的、零碎的经验进行调整、提升。自主发现、探究、获取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掌握表示位置的方法。同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利用主题图上的学生位置图逐步抽象出横轴和纵轴,乃致坐标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坐标图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构新知系统。小结时,明确指出这种表示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在数学中称为‘数对’”,并指出:数对是人们表示位置时常用的一种方法。使学生初步建立了“数对”这一概念的模型。3、强化训练——熟练应用——深化理解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在方格纸上标位置”“找景点”、“调座位”等活动,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标位置”标出自己的好朋友的位置,再在方格纸上“找景点”的位置。这一活动加深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认识,再通过“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