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大雨小雨教案大雨小雨教案汇编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化工作者,经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雨小雨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大雨小雨教案篇1活动目标知道下大雨的声音和下小雨的声音不一样。第1页共40页能随音乐用乐器有节奏地表现出大雨和小雨。活动打算课件打算:《下雨》实拍视频;《大雨小雨》歌曲音频及伴奏;“大雨小雨”图片。材料打算:铃鼓、碰铃(人手一个)。活动过程播放视频《下雨》,引导幼儿谈论小雨和大雨。——你见过下小雨的样子吗?下大雨呢?播放歌曲音频及伴奏《大雨小雨》,引导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并第2页共40页哼唱。1.播放歌曲音频《大雨小雨》,请幼儿观赏歌曲,理解歌曲内容。——大雨的声音是怎样的?(哗啦啦)——小雨的声音又是怎样的?(滴答滴答)2.播放歌曲音频及伴奏《大雨小雨》,出示图片“大雨小雨”,引导幼儿跟着伴奏哼唱歌曲,用声音的力度突出大雨、小雨的改变。播放歌曲伴奏《大雨小雨》,发放材料“铃鼓”、“碰铃”,请幼儿尝试跟随歌曲伴奏演奏,有节奏的表现出下大雨和下小雨。1.引导幼儿自由演奏。第3页共40页——怎样演奏铃鼓才能让它发出的声音像下大雨呢?——怎样演奏碰铃才能让它发出的声音像下小雨呢?小结:在“哗啦哗啦”处,把铃鼓不停地摇动起来,这样发出的声音就像下大雨的声音。在“滴答滴答”处轻轻敲击碰铃,就能发出像下小雨的声音。2.播放歌曲伴奏《大雨小雨》,激励幼儿一边演唱歌曲,一边用乐器演奏。3.幼儿分组演奏,引导幼儿精确地演奏自己的角色“大雨”和“小雨”。第4页共40页活动延长区域活动将歌曲音频及伴奏《大雨小雨》、乐器投放至表演区,请幼儿用不同的演奏力度来表现雨的大小。附大雨小雨教案篇2嬉戏目标:1、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不同的音乐形象。2、让幼儿感觉音乐的强弱对比改变。第5页共40页3、体验歌曲中的欢快心情。4、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嬉戏打算:大雨和小雨的雨声嬉戏过程:1-5小节:手脚一起做动作,仿照下大雨;6-10小节:小手甩一甩,仿照下小雨。通过嬉戏让幼儿感觉音乐的强弱对比改变。活动反思:第6页共40页《大雨小雨》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让孩子们学习利用铃鼓和碰铃分别表现大雨哗啦哗啦和小雨滴答滴答的演奏方法。歌曲节奏简洁、旋律流畅,音乐形象显明,富有儿童特点。歌词让幼儿仿照了大雨哗啦哗啦和小雨滴答滴答的声音。为了让幼儿对声音的大小有更明确的相识,在运用乐器之前,我先请幼儿运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大雨和小雨,孩子们多数都能够主动参加,虽然小班的幼儿创新实力略差,仿照实力强,但是个别实力强的幼儿能够在老师的提示下,大胆发挥想象,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感受声音的大和小。这种边唱边表演的活动形式,大大提高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这样在用乐器时,孩子们第7页共40页就能够知道铃鼓声音大,表示大雨,碰铃声音小,表示小雨。在结束部分,孩子们运用乐器边唱边表演时,表现的特别精彩,能够合拍演奏。总之,整节课孩子们的主动性都特别高,他们乐于尝试用乐器来表现雨的不同状态,而且通过老师扮演指挥的角色,也增加了活动的氛围,孩子们之间相互之间协作较好。不过个别幼儿的乐感较差,节奏实力的培育还要在区域活动中加强指导。大雨小雨教案篇3活动目标: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第8页共40页2、感知音的强弱,用声音表现音的强弱。3、能依据老师的手势演唱歌曲,并能用乐器为歌曲伴奏。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5、培育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活动打算:1、手摇铃、木鱼若干2、钢琴活动过程:1、练声第9页共40页2、学习演唱歌曲。(1)导入:今日,老师给小挚友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名字叫做《大雨小雨》,请小挚友仔细听一听。(2)老师第一遍范唱范唱完后,老师提问:听了这首曲子,觉得它有什么特殊之处呢?3、老师其次遍范唱“究竟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请你们再来仔细听一听。”老师起先范唱,提问:歌曲里面说得是什么样的场景?(下雨的时候)下大雨的声音是怎样的,小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