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长方体、正方体体积》数学教学反思《长方体、正方体体积》数学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实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长方体、正方体体积》数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长方体、正方体体积》数学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时我主要运用操作试验法、引探发觉法、小组合作学第1页共21页习法等多种方法,给学生供应自主探究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操作试验、视察、猜想、发觉推导出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亲身经验学问的形成全过程,从而证明白自己的实力,品尝到胜利的喜悦。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实力。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相识平面图形到相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重大的发展。然而此时,学生对立体的空间观念还很模糊,要留意加强实物或教具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对长方体计算公式的理解。教学中,我先通过切开一个长3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的长方体和棱长为2厘米第2页共21页的正方体,看看它们各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引入计量体积的方法。但是在许多状况下,是不能用切开的方法来计量物体的体积的。于是我给了学生若干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放手让学生摆放出不同的长方体,并把长、宽、高的数据填入表格中,启发学生思索,依据记录的长、宽、高,摆这个长方体一排要摆几个小正方体要摆几排,摆几层,一共是多少个小正方体。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索这个长方体所含小正方体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这一内容,比较抽象,教材中用6个小正方体让学生摆,只能摆3种,不利于学生找出规律。我大胆地让第3页共21页学生用12个小正方体摆,学生摆到了8种,并记录整理数据,提高学生的爱好和学习主动性,更有利于学生悟出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这样做可能有人认为费时,但我认为这样做值得,因为这样做能让他们在相识数学、理解数学的过程中更好地发展认知水平,提高了学习实力。最终,通过学生自己比较、发觉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在教学完长方体的计算公式后,接着启发学生依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这种实际操作,培育了学生勤于思索和勇于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加数学的吸引力。第4页共21页《长方体、正方体体积》数学教学反思2一、联系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是在理解了体积的概念和体积的单位以后教学的,老师通过切开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看看它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引入计量体积的方法.但是在许多状况下,是不能用切开的方法来计量物体的体积的.老师采纳了让学生用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拼摆长方体的试验,引导学生找出计算长方体体积的方法。老师考虑到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要让学生相识数学学问与实际生活的关系,考虑到第5页共21页解决问题的实际状况,(如,不是全部物体都能切开,)怎样才能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如,找到计算长方体体积的公式,)从而从实践上升到理论,找到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二、加强实际操作,发展空间观念。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相识平面图形到相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重大的发展。然而此时,学生对立体的空间观念还很模糊,老师特殊留意到加强实物或教具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对长方体计算公式的理解。在教学时,老师给了学生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让学生摆放出不同的长方第6页共21页体,并把长、宽、高的数据填入表格中,启发学生思索,依据记录的长、宽、高,摆这个长方体一排要摆几个小正方体,要摆几排,摆几层,一共是多少个小正方体。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索,这个长方体所含小正方体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最终,通过学生自己比较、发觉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在教学完长方体的计算公式后,老师接着启发学生依据正方体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