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夜书所见说课稿夜书所见说课稿作为一名人民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驾驭系统的学问。说课稿应当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夜书所见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夜书所见说课稿1今日我说的课题是《夜书所见》。现在我就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理念、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方面阐明我的教学思第1页共84页路。首先我说说对教材的理解:《夜书所见》是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中的古诗。这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写的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家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依据我对教材、课标的理解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我把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方面:第2页共84页1、学问和技能目标:a会认两个生字萧、梧,会写两个生字促、深,读准一个多音字挑()。b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情景。2、过程、方法目标: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3、情感、看法、价值观目标:a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b激发和培育学生学习古诗的爱好。第3页共84页重难点: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习古诗的爱好。设计理念:《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当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更多的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驾驭运用语文的规律。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古诗教学注意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所以我在教学中以品诗赏画的新理念,发挥学生的想象实力,联系儿童的生活体验,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感情。渗透对比阅读,体会诗中有诗,激发读诗的热忱。说教法、学法:第4页共84页诵读法: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人的情感。想象法:联系儿童的现实生活利用想象拓展、延长,促进思乡情的体会。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品诗赏画,促进思乡情的体会。对于教学过程我是这样预设的:一、美图导入,营造诗境1.出示挂图,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相互沟通,依据自己的想像创编小故事。第5页共84页2.“同学们的故事很精彩,老师真是佩服呢!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肯定会很精彩!来,我们一起走进《夜书所见》!(从形象直观的图画入手,符合儿童的相识规律。通过图片营造诗文意境并在此基础上创编故事,一是为了训练口语表达的实力,二是为了有一个轻松的起先,创建自由的学习氛围。在老师的引导下提高同学们的阅读期盼,预热课堂。)二、引题,走入文本,精确地朗读古诗A出示诗题,读题,说题目的意思。(要求读得整齐,洪亮)题目中的书是什么意思?(古代用书说明为写)第6页共84页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作者写了什么内容?B出示诗歌,自己读诗歌,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生字多读几遍。C谁情愿来露一手,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大家评议;字音读准了吗?再读,留意找出多音字“挑”,请同学标上拼音,把字带到诗句里读。还有两个生字挚友:促深留意平、翘舌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第7页共84页这是渗透《课标》其次学段目标中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激发学生主动参加学习的欲望,给学生创设主动参加和表现的机会。D指名三读古诗,全班齐读古诗。这是让学生充分的读书,让学生正确流利的读通古诗。三、深化文本,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感情A诗人夜晚所望见了什么?(快速找出来)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把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用“△”画下来。梧叶灯促织“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边读边画,培育学生带问题读书,第8页共84页养成边读边画的习惯。(四)品读赏析,感悟诗意1.赏析第一、二行诗(1)下面我们更深化地学习这首古诗,先来看看前两行诗。(2)请男同学读一读这两行诗。(3)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萧萧)结合注释解词。(4)其次行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介绍作者他是一位南宋的诗人,(课件板书:南宋叶绍翁)他第9页共84页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他擅长写景抒情,字句华美精丽。)为什么说诗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