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2.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3.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4.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教学重点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程序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有很多第一,第一次蹒跚学步,第一次呀呀学语,人生的第一次弥足珍贵,正是从各种第一开始,我们迈开了我们漫漫的人生旅程。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某样敝帚自珍的东西,比如你的第一个漂亮的芭比娃娃,比如你获得的第一张奖状......今天,我们将学习著名诗人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二、诵读,整体感知文意1.请同学们默渎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积累词语。教师可作如下提示。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温厚2.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研讨:(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2)为什么作者只能拥有一本这样的书?(3)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请学生感情阅读全文,思考:“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课文哪些地方体现“荒寒”?学生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1)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如果说课文主体部分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2)从原文“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3)物质条件的匮乏,学习条件的简陋,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等等。三、研读探究学生自读课文,合作学习、自由讨论发言:1、说说你从叙事中体会到了作者的哪些感情?2、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对这一本书的难忘之情?3、你认为作者在文中说的“人不能忘本”本是什么?明确:1、父子之情:父亲发现那本“凄惨的课本”只是叹气,在昏黄的油灯下为“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可见父亲是一个知书达理、温和、善良的人,是一个既理解、尊重孩子,又对孩子负责的好父亲。友情的珍贵:元贞的家太穷,买不起书,“我”便把这惟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在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使同学之间淳厚的友情显得弥足珍贵,温暖人心。人与狗的乐:是我早已调教好的,只要主人下令,大狗便汪汪叫几声,来一个人狗合演“双簧戏”,给恶劣的生活处境带来一丝乐趣。2、“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幽默,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这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3、“本”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指课本,那一本国语教材,也指同学的友情、父亲的深情、童年的乐趣,人性中的善良、淳朴。作者也怀着敬重和珍爱的感情在追忆这“第一本书”。因为除却苦难,这书里还有来自于“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那就是与书有关或由书引发的父子深情、同学友情及童年上学的乐趣。这艰苦年代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在物质发达的今天也是弥足珍贵,让人感怀的也因此,事过几十年,作者饱尝人生甘苦,回首往事时,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身受用的精神财富,是支撑作者在以后的人生历程中遭遇艰难困苦而能矢志不渝、努力追求的精神支柱,是作者人生发展成长之本。所以作者不会忘本,以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这“第一本书”。四、拓展延伸谈谈你的第一本书。五、课堂小结同学们,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的确,恰如一位哲人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