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最后的盛世林VIP免费

最后的盛世林_第1页
1/15
最后的盛世林_第2页
2/15
最后的盛世林_第3页
3/15
(1368年——1840年)程一,徽州黟县西递人第一章衣锦还乡人口剧增祖父3岁丧父,无以为生,13岁时,随长辈出外做生意。到四十岁时,已经是腰缠万贯的大商人了。多年在外,走南闯北,祖父发现中国人口一年比一年多,回到家乡后,西递人口也增加了不少。回乡后祖父在家乡斥巨资兴修园林、别墅。吃山珍海味,穿华丽丝绸。聘家庭厨师,养私人戏班。时间人口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5987万明永乐元年(1403年)6660万清乾隆六年(1741年)14341万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3亿(约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4.12亿明清时期人口的变化思考:明清时期的人口有什么变化呢?快速增长第二章发迹祖父从湖南湖北购得粮食,通过漕运,运到江浙等地。长途贩运,获利颇丰。明清“湖广熟,天下足”宋朝“苏湖熟,天下足”第三章手工业城镇祖父经常在苏州、杭州、湖州等地购买丝绸,到松江等地购得棉布,到江西景德镇购瓷器。贩卖到北方重镇。丝织业、棉纺织业、制瓷业他经营的商品涉及哪些手工业行业?买不尽的松江布,收不尽的魏塘纱。——《浙江通志》杭州东城“机杼之声,比户相闻”——万鄂《东城杂记》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想望,工匠大夫不下数十余万。——道光《浮梁县志》论从史出冶铁业制瓷业棉纺织业丝织业采矿业史地结合第四章无徽不成镇祖父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无徽不成镇”,他还说,苏州、杭州哪个不是因为我们商人而发展起来的?就拿苏州昆山方泰镇来说,清初时还是一个小村庄,后来经商的人多起来,出现许多店铺、房屋、街道,形成颇具规模的商业市镇。这里的商人除了我们徽商之外,还有晋商、陕商等等。外销的瓷器明青花波斯人物纹盖罐,为荷兰市场订制葡萄牙人于明正德九年(1514年)买去景德镇的五彩瓷器10万件。从万历三十年到清代初期,我国输出的瓷器达1600万件。——《欧洲瓷器史》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的百年间,由欧亚贸易流入中国的白银在七千到一万吨左右,约占当时世界白银总产量的1/3。明中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美国·弗兰克《白银资本》从这些数据中,你得出什么结论?白银大大流入我国,对外贸易繁荣,中国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一位,长期处于出超。小词典:出超就是对外贸易中出口货物的总值超过进口货物的总值。证史需要多渠道明清时期经济的表现具体表现人口农业手工业商业快速增长十分发达“苏湖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足”日益繁荣如:丝织业、棉纺织业、榨油业、制瓷业、采矿业、造船业等行业的日益繁荣比较繁荣商帮的出现、商业市镇的形成、对外贸易繁荣15世纪初,中国人口约6000万,19世纪初,中国人口超过3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特征课堂练习1、手工业的繁荣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一些地方的商人资本雄厚,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著名的有和。2、的繁荣使许多原来的农村发展为工商业城镇。3、明清时期,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体,仍然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晋商徽商市场农业男耕女织4、明清时期,中国一些地区的()发展起来。A、农业经济B、工业经济C、计划经济D、商品经济5、在江南地区,()一带棉纺织业发达。A、乌江B、松江C、镇江D、湖州6、19世纪初中国人口超过3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A、二分之一B、三分之一C、四分之一D、五分之一7、明清时期中国大量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产品有()A、棉布、茶叶、瓷器B、玉米、丝绸、茶叶C、丝绸、茶叶、瓷器D、瓷器、丝绸、水稻DBBC家庭顺治,生活康熙,人品雍正,事业乾隆,万事嘉庆,前途道光,财富咸丰,内外同治,马年光绪,国家宣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最后的盛世林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