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习练之我见一转眼,构建“导学析练高效课堂”的活动已经开展了一年多。这期间,我在学习中摸索着,在摸索中进步着。对高效课堂也有了一些认识。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教学高效益就其内涵而言,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准备,预习、课堂教学中实践展示和课后反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课堂教学活动。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高效课堂的效益评价标准应该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完成的正确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学生爱学、会学、乐学。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我们每一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怎样才能把握好课堂,使课堂高效呢?我认为用王敏勤教授的一句话最好,即“无论课程改革怎样改,钻研教材是我们教师永远的基本功。”就是说要想课堂高效,教师必须得深入研读教材,整体把握教材的布局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