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儒学产生初步发展春秋复习儒家思想演变线索魏晋南北朝—隋唐正统思想遭到打击西汉武帝秦朝战国宋明面临挑战,三教合一理学产生,儒学复兴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所以历来被尊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白马寺(河南洛阳)佛教的传入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凿于北魏至晚唐的四百余年,南北长约1公里。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通,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龙门石窟(河南洛阳)奉先寺,建于唐初,主佛卢舍那高17.14米,面容丰腴饱满,修眉长目,嘴角微翘,流露出对人间的关注和智慧的光芒。奉先寺江南春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多少楼台烟雨中。老君岩(福建泉州清源山),刻画的是道家宗主老子洞悉世间沧桑、慈祥而睿智的形象。老君岩道教的产生以及在民间的流行道教圣地——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年12月15日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现存4座道教宫殿、2座宫殿遗址、2座道观及大量神祠、岩庙。武当山魏晋时期国家分裂,战乱不休,人民生活动荡不安,需要从宗教中寻找心理安慰,佛、道的传播不仅顺应了普通人心理的需求也满足了统治者的需要,有利于维护他们的统治为什么佛道会在这时迅速传播?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儒学是讲修身,治国之类的道德学说,没有关注人民的精神信仰寄托问题,儒学不能回答儒学不能回答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另类皇帝——梁武帝另类皇帝——梁武帝梁武帝名萧衍,自幼饱读梁武帝名萧衍,自幼饱读儒家经书儒家经书,一度又信奉,一度又信奉道教道教,,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当时人们将陶称为“山以至于当时人们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梁武帝又“中宰相”。后梁武帝又“舍道舍道释佛释佛”,以皇帝之身出家,”,以皇帝之身出家,“舍身”同泰寺,把推崇佛教“舍身”同泰寺,把推崇佛教推向戏剧性的高潮。推向戏剧性的高潮。任何时代,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对暴政反抗,一是籍宗教信仰,寻找未来的幸福。自从二世纪黄巾农民大暴动以来,中国境内从没有停止过战争。从事战争的人投入战争,没有从事战争的人,如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大都投入宗教,希望神灵能赐给在战场上作战的孩子们和在家的家人平安。柏杨《中国人史纲》同心出版社•隋时的李士谦说“佛,日也;道,月也;儒,星也”,(见《隋书》卷七十七《李士谦传》)•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隋朝的儒学家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句话说明了三教高低,以示崇佛。•隋朝儒学家提出了“三教合一”的主张。22、隋朝:、隋朝:“三教合归儒”(“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三教图》(清·丁云鹏)2、“三教合一”潮流弥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处处留痕——三教合一孙悟空3.儒士提倡复兴儒学从唐中后期以后,韩愈李翱等主张复兴儒学。北宋时期,介于唐代后期政治弊病,要想巩固中央集权,国家长治久安就必须复兴复学4、宋代①宋代重文轻武”;且两宋矛盾尖锐,统治者急需调整统治思想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1)原因:1、儒学面临佛、道思想的挑战,儒学独尊的地位动摇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释道相互渗透3、一些儒学至士力主复兴儒学,吸收道教佛教的合理思想,创立新儒学体系4、“宋代的“重文”国策,形成了学术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统治者从加强通知出发急需调整统治思想1.理学的含义:北宋时期,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他们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理理学学的的发发展展创立:北宋五子创立:北宋五子成熟:南宋朱熹成熟:南宋朱熹发展: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