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第九单元溶液课题课题11溶液的形成溶液的形成临夏县三角中学宋华华(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二、教法与学法分析二、教法与学法分析三、教学流程设计四、教学中思考的几点问题五、板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教材中的作用及地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1.1.教材中的作用及地位教材中的作用及地位课题1是关于溶液的一些初步知识,是学习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基础。这一课题包括溶液的形成,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在前面的八个单元中学习过的很多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学生接触到的很多试剂就是溶液,在后面酸、碱、盐的的教学中绝大多数反应又将涉及到溶液,因此让学生集中和系统地学习有关溶液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2.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3.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应用。•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学习对比实验的方法;2.在探究实验中练习在实验目的的指导下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在探究实验中体验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意义。3.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①教学重点:溶液的概念及溶液、溶质、溶剂三者间的关系;溶液的特征与组成②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溶液的形成过程4.4.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及实验9-1、9-2、9-3、9-4中涉及到的所有实验药品和仪器。二、教法与学法分析二、教法与学法分析•教法分析:溶液是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类物质,它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很大的联系,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物质入手,通过对这些物质进行分析归纳,使学生对溶液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溶解过程的微观理解比较抽象,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溶液的概念,更加直观。教材中的很多内容是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完成的,要鼓励学生参与,鼓励学生交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学法分析:在前面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已接触到溶液及溶液的形成,在学习过程中要将感性认识理论化、系统化,这就要从微观角度认识溶液形成的过程,打开视野,理解溶液的概念范畴。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乳化原理。借助探究实验了解乳浊液与溶液的区别。在探究实验中要做到分工合理,及时准确地记录实验现象。在列举实例的基础上认识到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我们其实是生活在溶液的世界中。三、教学流程设计三、教学流程设计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导学探究归纳小结课堂反馈延伸迁移作业巩固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九寨山水甲桂林”,但凡去过九寨沟的人都会对他秀美的山川流连忘返,尤其是他清澈平静的水,那么“看似干净的水是不是纯水呢?”溶液的用途溶液的用途无土栽培的植物生长在营养液中医药用品四四..教学中思考的几点问题教学中思考的几点问题1、是不是两种液体混合,水都做为溶剂呢?2、怎样理解“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那么当溶质加入溶剂后不能再继续溶解,还能作溶质吗?五、板书设计课题3溶液的形成一、溶液1、溶液的组成和性质(1)组成(2)特征:均一性、稳定性(3)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溶质与溶剂的判断(1)固体、气体、液体均可作溶质;(2)当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3)一般水是最常见的溶剂。二、乳浊液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2、乳化现象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