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孔繁森英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故事是关于孔繁森爷爷的英雄事迹。“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孔繁森爷爷用生命书写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新篇章,为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光辉榜样。1988年,孔繁森爷爷带队第二次赴藏工作。当时,组织上问他有什么困难,他说:“我是党的干部,服从组织安排。”其实,孔繁森爷爷心里很清楚,家里确有不少困难: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如从前了;年近九旬的老母,生活已不能自理;三个孩子尚未成年,需要有人照看;妻子动过几次大手术,体弱多病。自己一走,全家的生活重担又要压在妻子一人肩上。他不会忘记第一次进藏时家里的情景,里里外外都是妻子操劳。孔繁森爷爷觉得对不起妻子,对不起孩子。无情未必真豪杰。为了党的事业,孔繁森爷爷把对家乡、对亲人的爱深深地埋在心底,把博大无私的爱献给了祖国和人民。进藏后,孔繁森爷爷到任仅4个月的时间,他就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奔波操劳;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孔繁森爷爷领养了3名藏族孤儿,孔繁森爷爷的工资,多是在下乡时接济了生活困难的乡亲,他自己有时连伙食费也不够交,就经常吃榨菜拌饭。现在收养孤儿后,孔繁森爷爷生活更加拮据。可他不愿让孩子和他一样受罪,钱不够,怎么办呢?为此他曾3次以“洛珠”的名义献血900毫升,并把所得的营养费900多元全部用于3个孤儿的生活补贴上,900毫升的鲜血蕴含着孔繁森爷爷对藏族孤儿深深的爱。1992年底,孔繁森爷爷被任命为阿里地委书记,阿里——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这里地广人稀,气候严寒,环境恶劣、艰苦的生活条件使许多人望而却步。可是年近50岁的孔繁森爷爷赴任阿里地委书记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所跑行程达8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旅途中,饿了就吃口风干的牛羊肉,渴了就喝口山上流下来的雪水。虽然艰苦,孔繁森爷爷却充满乐观,并风趣地对随行人员说:“快尝尝,这是上等的矿泉水,高原没有污染,等我们开发出来了,让外国人花美元来买!”1994年初,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雪席卷了阿里高原。孔繁森爷爷目睹了暴风雪给牧民造成的严重危害:大片大片的牧草被冰雪覆盖,成群成群的牲畜因冻饿而死,许多群众陷入缺衣少粮的困境。孔繁森的心在颤抖!他挨家挨户地走访灾民,分发救济粮和救济款。风雪中,他高声地鼓励大家:“有党和政府在,再大的灾害也压不垮我们。我们一定能帮助大家渡过难关!”雪花在凛冽的寒风中狂飞乱舞。一会儿工夫,大家都变成了雪人。人们穿着大衣,还是感到阵阵发冷。脸、手和脚都被冻得失去了知觉。孔繁森爷爷看到一位藏族老阿妈把外衣脱给了在风雪中哀嚎的小羊羔,自己却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冻得瑟瑟发抖,他的眼睛湿润了。他用手捂住脸,强忍着不让泪水流出来,猛地转身回到车上脱下自己的一套毛衣毛裤,递给那位老阿妈。老阿妈伸出已经冻僵的双手,接过那还带着体温的毛衣,嘴唇颤抖着久久说不出一句话······“冰山愈冷情愈热,耿耿忠心照雪山。”他把自己一颗火热的心献给了西藏高原,献给了党的事业。他对藏族同胞的爱、对祖国人民的爱,就像高原上的蓝天一样,那样地纯洁,那样地深沉,那样地博大。这就是孔繁森爷爷,他始终在努力实践着自己最喜爱的那句名言:“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党和人民的好儿子孔繁森,把他那高大的身躯融入这片壮丽、神奇的土地,在无数人的心中树起一座不朽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