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世有___,然后有____。千里马____,而___。故____,祇辱于___,骈死于___,不以_____。马之千里者,一食____。食马者____而食也。是马也,虽有____,____,___,___,且___,安求_____也?策之_____,食之_____,鸣之____,执______,曰:“_____!”呜呼!____邪?其______也!按提示背诵1.准确把握主旨并背诵全文。2.掌握托物寓意的写法,领会课文的行文逻辑。3.理解文章阐明的深刻道理,体会作者怀才不遇的怨愤之情。学习目标第二课时自自主主学学习习1.自读课文,按课文内容填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同桌对学1.第一段的论点是什么?第一段讲什么内容?2.第二段讲什么?作者从哪方面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3.第三段讲什么?本段哪句话点明了本文的中心?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第一段提出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正面论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反面论证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第二段进一步从反面论证:课文论证层次分析第三段痛斥执策者的愚蠢勾画执策者狂妄无知的形象作者厉声反诘执策者,点明中心:其真不知马课文论证层次分析1.本文用“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2.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知人论世写作背景《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任用,“而志不得通”,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千里马人才伯乐善于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食马者埋没和摧残人才的人托物寓意韩愈资料(二):①25岁中进士。②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③有大量诗文作品:《马说》《师说》《进学解》《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④是一代语言巨匠,其语句形成成语的有:一视同仁、异曲同工、垂头丧气、袖手旁观、弱肉强食、落井下石、牢不可破、杂乱无章、名存实亡、再接再厉……⑤留下大量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知其人知人论世难道作者一定是对的吗?千里马一定是被食马者埋没的吗?他自己难道没有责任吗?课堂辩论:韩愈发现提携的千里马有:李翊在韩愈的推荐下,考中进士。培养出江西省的第一个状元提携孟郊、张籍、李贺、贾岛……韩愈把孟子的地位提高到了孔子的后面,使他成为一代儒家宗师。我的青春我做主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的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的漂亮,我是陈鸥,我为自己代言。陈欧:1983年2月4日出生于四川德阳,中国企业家、聚美优品创始人兼CEO2012年陈欧为公司拍摄的“我为自己代言”系列广告大片引起80后、90后强烈共鸣,在新浪微博掀起“陈欧体”模仿热潮。全全课课小小结结马说提出论点托物寓意以马喻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伯乐不常有——不以千里称也(惋惜)分析问题埋没原因食马者不知——安求其能千里也(谴责)归纳中心痛斥无知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嘲讽)布置作业:1.必做题(1)小练笔《我要成为“千里马”》(2)积累一个与马有关的小古文(前两题任选一题)(3)背诵课文。2.选做题:推荐阅读如果你想知道韩愈最后怎样当上了朝廷的命官,请读《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韩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