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CDABOabc南坪中学“备教学”案﹒﹒班级:姓名: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课型:复习课课时:第十一课时年级:七年级科目:数学执笔:杨银霞【学习目标】:1.复习巩固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使学生会用这些概念和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或计算;2.能用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画垂线和平行线;3.加深理解推理证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重点:使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证明。难点:使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证明。一、本章知识梳理1.邻补角的定义:.对顶角的定义:.对顶角的性质:.2.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为直角时,叫做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它们的交点叫.如图,用几何语言表示:方式⑴ ∠AOC=90°∴AB_____CD,垂足是_____方式⑵ AB⊥CD于O∴∠AOC=______3.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_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注意:垂线是是一条图形,垂线段是一条图形.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的长度,长度是一个数量,不能说“垂线段”是距离.4.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键是要抓住“三线八角”,只有“三线”出现且必须是两线被第三线所截才能出现这三类角;位置1位置2结论∠1和∠5处于直线c的同侧处于直线a、b的同一方这样位置的一对角就称为()∠3和∠5这样位置的一对角就称为()∠4和∠5这样位置的一对角就称为()5.现在所说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两条直线在“”的前提下提出来的,它们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一是(有一个公共点),二是(没有公共点).6.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平行线的传递性: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7.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⑴平行线的定义,⑵平行线的传递性,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⑷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⑸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⑹平行线的判定推论:8.两条直线平行的性质:⑴根据平行线的定义24南坪中学“备教学”案﹒﹒班级:姓名:⑵平行线的性质1:⑶平行线的性质2:⑷平行线的性质3:9.命题的定义: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每个命题都是由_______和______组成.每个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用“如果”开始的部份是,用“那么”开始的部份是,正确的命题叫做______,错误的命题叫做______.从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正确命题叫做,通过正确的推理得出的真命题叫做.10.平移的特征:(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个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3)连接各组对应的线段.即,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移动一定的,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图形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图形经过平移后,_______图形的位置,________图形的形状,________图形的大小.(填“改变”或“不改变”)二、当堂检测(一)选择题1.判断(1).如果两个角是邻补角,那么一个角是锐角,另一个角是钝角.()(2).平面内,一条直线不可能与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的对顶角一定相等.()(4).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5).两条直线都与同一条直线相交,这两条直线必相交.()2.如图,那么点A到BC的距离是_____,点B到AC的距离是_______,点A、B两点的距离是_____,点C到AB的距离是________.3.设、b、c为平面上三条不同直线,a)若,则a与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b)若,则a与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c)若,,则a与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4.如图,AB∥DE,试问∠B、∠E、∠BCE有什么关系.解:∠B+∠E=∠BCE过点C作CF∥AB,则____()又 AB∥DE,AB∥CF,∴____________()∴∠E=∠____()25南坪中学“备教学”案﹒﹒班级:姓名:∴∠B+∠E=∠1+∠2即∠B+∠E=∠BCE.5.如图,已知∠1=∠2求证:a∥b.⑵直线,求证:.6.阅读理解并在括号内填注理由:如图,已知AB∥CD,∠1=∠2,试说明EP∥FQ.证明: AB∥CD,∴∠MEB=∠MFD()又 ∠1=∠2,∴∠MEB-∠1=∠MFD-∠2,即∠M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