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练习集第一单元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2.(08,惠州)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率小宗,小宗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4.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A.周王——诸侯——卿、大夫——士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庶人C.周王——卿、大夫——诸侯——士D.周王——诸侯——卿——大夫——士7.(08广东单科)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17.元朝的行省制度①继承和推广了秦汉的郡县制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③巩固和防发展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④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域的基础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④20.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21.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B.中书省决策尚书省和门下省执行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22.以夏朝作为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主要依据是A、奴隶主和奴隶两个阶级形成B、开始出现“天下为家”的局面C、奴隶制国家机器的建立D、奴隶主占有土地和奴隶23.西周与商朝相比较,奴隶制的发达主要表现在A、农业生产B、青铜制造C、制度创新D、疆域范围26.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事实设计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29.之所以说:“春秋无义战”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的战争实质上是A、为了满足贵族掠夺土地和人口财富的私欲B、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痛苦C、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融合D、是周王室地位衰微的表现39.西汉初期,刘邦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导致汉高祖在部分地区实行分封制的原因有①受周代以来宗法分封制的影响②企图借分封同姓子弟作王来确保刘家的天下③西汉初期,经济凋敝,百废待兴,需要分封子弟,促使社会恢复发展④消灭了异姓王后,迫切需要分封同姓王共同治理诸侯国A.②③B.①④C.③④D.①②40.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最突出的特点A.极力提高皇权B.竭力削弱相权C..削弱大将兵权D.削弱地方势力41.使节度使掌握军政财权和解除节度使的权力的皇帝分别是A.唐太宗、宋太祖B.唐玄宗、宋太祖C.唐中宗、宋太宗D.唐玄宗、宋太宗42.为了解除唐朝后期及五代十国以来国家的割据分裂问题,北宋初期采取了一序列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或影响有①铲除了范镇割据的基础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④有利于各级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43.明太祖与宋太祖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最相似的是A.设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控制B.改变和分散地方机构及权力C.废除原来的全国行政区划D.改变选拔官吏的方法,实行八股取士44.在巩固中央集权的过程中,负有监察职责的是①秦朝的御史大夫②西汉的刺史③唐朝的观察史④明朝的按察司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45.隋朝时期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主要举措是A.加强对相权的监督B.设三司分割相权C.在地方设三司分权D.确立和完备三省六部制46.唐朝初年和明朝初年君主专制均得到加强。然而,唐初出现了“贞观之治”,明初出现的却是政治黑暗、危机重重的局面。造成这两种不同现象的关键在于唐明两朝A.朝代的治国思想不同B.皇帝的具体举措不同C.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D.阶级关系状况不同47.君主专制加强的一般表现在君权对相权的分割,以及君主建立有效的权力转移和分散机制上。下列有关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沿革史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