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违纪违法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不断出台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村干部”违纪违规乃至职务犯罪问题在农村部分地区日益突出,违纪违法手段及形式亦趋多样化,不再以简单的贪污、挪用公款或打白条等形式出现,而是在体制、管理漏洞上做文章,披着合法的外衣打着“擦边球”,如采取事后收取酬劳,虚报项目、虚列工程支出、虚增工程量等手段,钻着政策的空子侵占群众集体乃至国家利益。尤其在推进“能人治村”进程中,一部分“能人村官”,巧借“项目兴村”名义,不民主科学决策,仓促实施项目建设,资金缺口后转而虚报冒领套取民生资金导致违纪违法等不一而足,此系列问题在纪检案件查办中正呈高发态势,已成为引发农村基层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当前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特点及其成因的分析把握和有效防范显得尤为重要。一、当前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主要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XX县区纪委认真落实反腐倡廉责任,紧紧围绕中纪委提出的“三转”要求,深化职能转变,聚焦执纪主业,在查办案件工作上取得了新突破。20XX年,全县共查处村级干部违纪违法案件29件,40名村干部及党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占查处案件总数的55.7%。20XX年,全县共查处村级干部违纪违法案件33件,47名村干部及党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占查处案件总数的47.8%。从查处的案件来看,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一是侵占农民利益案件呈高发趋势。仅20XX年查办的33件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中,涉及强农惠农资金、扶贫救济款、专项资金等“高压”领域21件,违纪形式更显复杂,手段更加隐蔽,除直接弄虚作假套取、截留、挪用国家补助资金外,还包括6件违规收取工作费用的案件,如部分违纪村干部在移民搬迁或危房改造资金补助申报过程中,一改过去收取“手续费”、“公关费”、“辛苦费”等名义,假借复印资料或代办之名,收取“复印费”和“代办费”谋利,且约定在事后收取,造成线索不易发现,即便立案调查后,查办突破难度大。此类第1页共7页违纪案件,严重干扰了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贯彻执行,损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导致民怨极深,影响一方稳定。二是失职渎职成为村干部违纪违法新倾向。随着群众诉求变化和对村官执政的高位期待,群众更加关注村干部的履职尽责水平及公平正义。从受理的信访和查办的案件来看,仅20XX年就涉及5起因村干部未正确履职或履职不到位被调查并给予党纪处分的案件。如20XX年群众反映经媒体曝光的桐木镇岔园村低保案件,经调查组调查认定,该村村干部及驻村干部在落实低保工作时,未按规定操作,村干部有优亲厚友现象及工作履职不到位等问题。此案经调查后对相关镇村工作人员给予了党政纪处理,但由于媒体报道,所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是短期难以消除的。又如20XX年吕河镇秦家塔村干部罗某、黄某因对村内老弱病残人群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履职不力,致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造成群众生命财产损失被追责给予党内处分。此类“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失职渎职案件正逐年上升并已成为群众关注、社会聚焦的热点问题。三是村官中“能人贪腐”问题初露苗头。在“能人治村”过程中,一部分成功人士返乡做了“能人村官”,他们有眼界、善谋划,有热情、肯投入,“能人村官”加快和带动了地方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好评与欢迎。但从近年查办案件来看,村官中“能人贪腐”现象已有显露,且呈现出“小官大贪”之举。如20XX年查办的赵湾镇王长沟村“能人村官”王某案,王某在积极为村上修路、改电、饮水、发展产业、移民安置同时,利用职务之便虚报套取和侵吞灾民建房等补助资金51000元,虚列工程套取集体资金30余万元,该案已经检察机关刑事起诉,最终法院判决王某刑期七年零六个月。王某的违纪违法行为,令组织痛心,令群众惋惜,案件虽已审结,但影响深远。这种“能人村官”贪腐现象,已非个案,应当引起警觉和深思。四是案件中“窝案串案”现象不容忽视。从近两年查办的4起“窝案”案件来看,案件的群体性特征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村干部违纪违法主体由以往的单个作案,转向共同作案,以致村干部“窝案串案”时有发生,有的一案多人,甚至是村三职第2页共7页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