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涩走向成熟海盐县天宁小学张晓燕做一名教师是我儿时最朴实的梦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是我一直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2008年8月,我带着梦想和憧憬踏入了天宁小学,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蓦然回首已工作8年了,8年来,我本着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对小学数学教育的爱,在教育的沃土上,始终努力学习着。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用爱心去感动学生,用言行去影响学生,执着地追寻着教育之梦,努力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教师。在教育的热土上,有我成长的每一个“足迹”,有我付出的每一滴汗水,更有领导的关心、同事的帮助、学生的爱戴、家长的认可、家人的支持……这才有了我一路的播种,一路收获的喜悦。回头看看这7年的工作与生活,现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总结:一、热爱学生,尽心尽责老师就像父母,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我的关爱,我的爱若有偏重,就容易引起其他学生的不满,甚至会造成对个别学生的伤害。因此,不管我作为班主任,还是副班主任,又或者是任课教师,都会注意真诚、关心和爱护每个学生,不仅在思想、学习、生活上给予关心,而且还具体落实到平时的实际行动中,不论成绩是否好,是否犯过错,都一视同仁,不偏见。我尽力做到关爱每个学生,热心为每个学生排忧解难,走向学生的精神世界,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本职工作,我都会尽心尽责地去完成。二、精心施教,形成特色一位好教师一定是“有思想的教师”。所以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自己进步,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己的执教能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上,我始终将做一个研究型教师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而不懈努力。平时认真编写每一份教案,预设教学过程,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大胆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优化课堂的氛围,提高课堂效率,我深入解读小学数学新课标的相关理论,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并充分地展现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在领导、师傅和各位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多年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与积累,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相长,学生就是老师最大的力量源泉。”课堂中,我努力提高课堂40分钟教学效率,力求达到“40>40”的教学效果,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保证学生都能真正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操作、主动评价,让学生成为信息的主动摄取者和加工者,充分发掘学生自己的潜能,并在不断的学习探究中逐步形成一定的数学素养。课堂教学在关注生命个体的同时焕发出活力,促使教学实效每学期教学质量高,数学思维竞赛成绩好。2014年11月《倍的认识》获得天宁片第一的基础上,在县级舞台上展示,获得了专家们和听课老师的一直好评。三、注重学习,重视研究“教师的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因此只有不断充电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与专业素质。一方面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等,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和政治素养,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注重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2011年,我完成了嘉兴学院教育学专业本科函授。近年来,结合数学教学实际,加强数学新课程理论、数学专业理论等的学习。认真参加各类培训,从丰富的培训、活动中给我搭建了有效的学习平台,促进我的专业成长。另外,利用书籍、网络学习,不断丰盈自己的学识;利用外出听课、开课等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不断进步。学习既可以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见识,又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做好准备。注重学习的同时,我积极投身于学校教科研。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走“教研一体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捷径。因此,我锐意创新,投入科研实践,立足课堂教学,重视课题研究,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在多年的科研实践中,我注重科研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理论水平;落实研究过程,将所学的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及时记录课题研究中的点滴想法与体验,提高自己的科研素养和科研实践能力,获得2013—2015年校教科研标兵。虽文采不精,但勤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