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教育走向 STEM 教育 这是中国未来学校实验室独家策划的第一届中国 STEM 教育进展大会系列报导 第 9 篇注:全文长 4000 字,阅读时间约为 8 分钟王志宏西安高新国际学校校长▲本文整理自王志宏在第一届中国教育进展大会上的主题报告,以下为口述实录:王志宏:四年之前,基于对科学教育的重视,我们学校从一年级开始便开设了小学科学课程。今年教育部明确要求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要开设小学科学课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比国家的政策预先开始了四年。基于对 STEM 教育的重视,三年之前,我在学校组织了一个专业的讨论团队,对美国所提倡的 STEM 教育展开了比较系统和深化的讨论。近几年,在和美国教育者的同行沟通过程当中,他们突出说的一句话是“STEM 教育一定要从小学开始!”在美国,对小学开设 STEAM 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中学。所以,我希望我们中国的 STEM 教育一定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学开始。经过三年的基础性讨论,从去年的九月份开始,我们学校在一至六年级将 STEM 课程纳入到了学校整体的课程体系当中。我将从四个方面介绍我们学校从开展科学教育到走上STEM 教育,整个探究和实践的过程。1体现课程价值的完整体系我们在未来社会所面临的情境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定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征。面临这样一种社会,我们单靠一方面或者一个学科的知识,实际上已经难以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应用多角度、多维度、系统性的知识和能力使我们的学生形成综合性的素养。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做好学科内整合以及学科之间的整合,将课程整合与技术融合,构建体现课程价值的完整体系。这个理念是我们学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的内容。结合对 STEM 这门课程性质的认识,我们学校 STEM 课程以小学科学为基准,以科学的核心概念为基点,以新型技术事物的体验和应用为基线,开展基于实践项目的学习。开展项目式学习的核心目的是形成以 grit 为首的教育理念,通过项目式的学习,使我们的孩子具备坚毅、激情、自制力、乐观态度、感恩精神、社交智力和好奇心。基于 STEM 完整性、创新性和融合性的特点,我们将团队建设、课程建设、空间建设“三线建设”并行,形成了 STEM课程特点,有四大方面:一个是全员参加;二是整合课程,包括小学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和结构搭建、航模、机器人等等能够体现工程及技术这些维度的课程融合在一起,形成我们整合性的课程。三是体系完整,有必修课、选修课和竞赛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