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新城道中其一VIP免费

新城道中其一_第1页
1/12
新城道中其一_第2页
2/12
新城道中其一_第3页
3/12
新城道中(其一)苏轼知人论世苏轼(1037~1101)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和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与欧阳修合称“欧苏”,与辛弃疾合称“苏辛”。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陆游并称“苏陆”。弟子有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之称。与韩愈,柳宗元,黄庭坚并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其字体更被列入苏,黄,米,蔡四种字体中。后代文人称其为“坡仙”、“诗神”、“词圣”等。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即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苏轼诗、词、文、书、画皆工,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词存三百四十多首,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作品今存《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词有《东坡乐府》等。苏轼的诗,风格丰富多彩,或雄奇奔放,或富于理趣,或简淡自然。他善于运用新奇形象的比喻来描绘景物,阐发哲理。尤其是长篇古诗大多博用比喻,联想无穷,语言流畅,气势奔放。他还善于用幽默旷达的笔调,随时生发奇警新鲜的人生意趣,令人耳目一新。这都表现出宋诗重理趣,好议论的特征。他和南宋的辛弃疾形成词坛的“苏辛”豪放词派。他的散文、书、画等成就都很高。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的春天,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写下这两首诗,抒写自己的途中见闻和愉快的心情。字音铜钲(zhēnɡ)竹篱(lí)西崦(yān)饷(xiǎnɡ)絮(xù)帽释词东风:春风。积雨:连绵不断、下了很久的雨。铜钲zhēnɡ:古代的一种乐器,用铜做的,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新城:宋代杭州的一个属县,在今浙江省富阳县。絮帽:丝绵帽子。西崦yān:山,西面山里。饷:给在田间劳动的人送饭。•东风像是知道我要到山里行,吹断了檐间连日不断的积雨声。•岭上浮着的晴云似披着丝棉帽一样柔软,树头升起的初日象挂着铜钲。•矮矮竹篱旁野桃花点头含笑,清清的沙溪边柳条轻舞多情。•生活在西山一带的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吃了好闹春耕。“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为什么不直道天气的由阴转晴,却要说吹断了檐间连绵雨声呢?比喻诗人正打算到山里去,阴雨连绵的天气就突然放晴了。“东风”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己,“我”要进山,东风马上吹散阴霾,为进山创造了条件,使“我”心想事成。一方面是有隐曲委婉表达之妙。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诗人准备进山,急切期盼天晴。所以对檐间没完没了的“积雨”声特别厌烦,特别敏感。所以,雨一停,他首先感到的是檐间滴雨声被“吹断”了。首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整体来看起到什么作用?天公作美,自然就决定了旅途中的愉悦心情,抒发了乐观豁达的情怀。写春风吹断了积雨,新颖别致,饶有诗意。领起下文描写春晴之日山村风物、山里人生活,也为全诗写景抒情奠定了轻松活泼的基调。•第二、第三两联写景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景的角度有什么不同?•第二联——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写野外远景,运用比喻手法,以“披絮帽(戴棉絮制成的帽子)”与“挂铜钲(挂铜盘)”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第三联——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写农家近景,运用拟人手法,在沐浴了一场春雨之后,“野桃”向着朝阳笑脸迎人,“溪柳”在春风里翩翩起舞。•出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迷人的晨景,穿山越岭,再往前行,才看到了桃花、竹篱等,这两联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尾联“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又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新城道中其一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