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新教材高教版语文职业模块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该单元的主打词是“自知与自强”,共有《我与地坛》《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精神的三间小屋》三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选文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人们应该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这一主旨。教授本单元要引导学生学会珍惜生命,并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尽一切可能铸就人生辉煌。《人格是最高的学位》就是在《我与地坛》引导学生珍爱生命、自强不息的基础上强调人活着要有高尚的人格。只有具备高尚的人格,才能有崇高的精神追求;只有不断追求崇高的精神,才能形成高尚的人格。学情分析我授课的班级是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她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对生活、对人生也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这些学生即将步入实习阶段,去体验做一名幼儿园教师的苦与乐,她们对职业素养和人格素养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演讲稿的定义以及特点和写法;学习本文文情并茂,夹叙夹议,将情、事、理融为一体,语言朴实无华而又感人至深的特点;学习作者通过叙述几个小故事来表现主旨的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筛选资料、整合资料和展示材料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世纪老人独具的人格魅力,理解作者对崇高人格的赞颂,体会“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深远含义。引发学生对“自知与自强”的深层次思考,努力培养、成就自己的“最高人格”。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感受世纪老人独具的人格魅力,理解作者对崇高人格的赞颂,体会“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深远含义。引发学生对“自知与自强”的深层次思考,努力培养、成就自己的“最高人格”。·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训练学生筛选资料、整合资料和展示材料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教学方法•1、诵读法因为是演讲词,所以朗读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时间关系,我把诵读安排在了早读时间,通过播放课文视频朗读—学生齐读—个别演讲,培养学生语感,整体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美。•2、任务驱动法通过布置预习任务,课外搜集白岩松、季羡林、冰心等材料,从而驱动课堂学生自主探究。•3、资源整合法培养学生在搜集众多的材料中筛选有用信息,展示材料以及团队协作能力。•4、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搜寻-筛选-质疑-释疑,从而把握主旨。•5、讨论法:通过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老师引导求同存异,提高素养。教学时间•两课时•在早读诵读、晚自习拓展的基础上,第一课时引导整体把握,掌握演讲词的有关知识以及课文的结构美和语言美。第二课时通过筛选、交流、讨论,掌握课文的哲理美,领会主旨“人格是最高的学位”,联系职业取向,教育学生提高职业素养。•教具准备:自制ppt课件课前准备•1、学生运用网络分组查阅有关白岩松、季羡林、冰心的资料。•2、查阅文章中的生字词。了解这篇文章的体裁(演讲词)。•3、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主旨,并能谈谈这篇文章给自己的启示。•4、利用晚自习时间听课文视频朗读,并和学生一起观看于丹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系列专题讲座。•一个企业要招聘员工,条件苛刻,待遇优厚,吸引了许多应聘者,其中不乏条件优秀者。招聘那天,前来应聘的人络绎不绝,行色匆匆忙着去面试人群中有一位应聘者,在上楼时,看见一位老人坐在轮椅上准备上楼,当时有很多人都急着去面试,无人顾及这位老人。于是,他停下脚步,把老人送到楼上后,才去面试。最后,这位应聘者被录取了,聘用他的正是那位“轮椅”老人。•大家想一想,这个企业为什么要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招聘员工呢?而这位应聘者又为什么会被录取呢?情境导入作者掠影知识导航•演讲词的概念•演讲词的特点•演讲词一般有叙事、说理、抒情三种类型•演讲词由开头、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演讲词凤头、猪肚、豹尾的要求整体感知•1文章共讲述了几个人的什么故事?•2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什么?有什么关系?•3理清文章思路。结构层次•开头(1—3段):用卡萨尔斯的故事引出论题——人格是最高的学位。•主体(4—14段):用季羡林、冰心的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