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冰雪课我一直在思考:怎样上好我们北方冬季校园的特色课程------冰雪课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又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为此,通过对冰雪课的学习、探索、实践与反思,我把我的几点做法与在座的同行进行交流。一、在“欣赏评述”领域,开展冰雪课在美术教材中,《新课程标准》把欣赏部分归纳为“欣赏评述”,其领域要求指出:“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并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下面我就关于冰雪美术欣赏课中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一)、冰雪课在题材和内容的选择上要体现人文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在选择内容时要尽可能地向学生展示人类的文化精品。一般说来,学生对本地区的艺术作品较为熟悉,耳濡目染,故易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因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结合地方特色,制定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具体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讨论。由于本地所处地理位置的特点,孩子们除了体验到的是冬天的寒冷,还可以体验些什么呢?为此我设计了《游览冰雪世界》的课题,课件分别播放哈尔滨冰雕、东北树挂雪景,让学生直观地欣赏雪花、冰雕雪雕,寻找冬天的足迹,感受冰雪世界的奇妙。学生的情感脉搏不知不觉在跳跃起伏,他们被眼前美丽奇幻的冰雪世界深深吸引。看完课件后,那粉妆玉砌的银色世界会在学生的脑海中久久回荡。孩子们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走进了冬天,亲近了大自然,产生了自己的独特体验,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探索冬的奥秘。(二)、冰雪课在教法中体现人文性我非常注意在美术活动,尤其在美术欣赏活动中采取人文的方法,并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做到以下几点:(1)、分析冰雪作品时不单要讲技能,更要从冰雪文化上进行分析,把冰雪作品放到文化情景中去学习。(2)、分析冰雕作品的技能要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和感情,以及作品是怎样表达的这种思想感情联系在一起进行思考例如:1997年元旦开幕的第23届哈尔滨冰灯游园会,适逢香港历经百年沧桑即将于7月1日回归祖国,又值国家旅游局和中国民航总局联合主办的97中国旅游年—黑龙江冰雪风光游在哈尔滨开幕,因此将主题思想定为“迎香港回归,促旅游发展”。为了迎香港回归,冰灯会共设了两个景区----第一个景区庆归园充分地表达了哈尔滨人乃至全国人民盼望香港回归的急切心情。在欣赏这些作品时,各小组学生都会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仔细观察感受作品的巧妙构思。在教学中,我除了在介绍作品的时候,有一些讲解之外,其余时间都交给了学生。小组长代替教师组织学习,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这样的美术课堂完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本的人文性质。(3)、引导学生欣赏冰雕作品在欣赏作品时,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充分利用美术以“一种再造的环境和气氛,唤起人们更为微妙的感受和体验”的功能。例如,在欣赏冰建筑时,我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冰建筑与生活中建筑的区别,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冰建筑的种类及冰建筑建造的形式(实体冰建筑、微缩冰建筑、布景冰建筑)。要求他们自己分析、评论各种建筑的布局和特色,这样学生对他们比较熟悉的审美对象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美术欣赏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里面渗透了各门学科的知识,所说一定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欣赏美术作品。(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美术作品的讨论,加深对美术作品的体验。培养学生的人文态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个长期的工作,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教师必须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精心设计,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表达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讨论,并以此加深对美术作品的体验和印象,如果学生愿意用形体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如故事表演、动作、舞蹈、唱歌等进行表达,教师应当给予鼓励。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