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学目的:1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与范围,掌握东中西经济地带的自然与经济的差异2掌握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及自然与经济的差异3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重点难点:在了解区域差异的基础上,明确区域优势,寻求正确发展方向计划课时:3课时主备人:王辉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一、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一)划分西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东部经济地带10个9个12个经济地带东部经济地带12个@中部经济地带9个西部经济地带10个范围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不含台港澳)黑吉内蒙古晋豫鄂湘皖赣川渝黔云藏陕甘宁青新划分依据自然条件@优越较优越较差经济基础雄厚较薄弱薄弱发展水平较高较低低对外开放程度较高较低较低(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1、东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全国一半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2、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比中、西部快,东西差异越来越大GDP:1999年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中部的1.9倍,西部的2.4倍项目东部经济地带中、西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速度快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高较低科教水平较高较低发展机遇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部地带抓住国家改革开放的机遇,积极对外开放,大力招商引资,取得迅猛发展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带的社会经济发展明显加快(1)产业结构都呈现出”二、三、一”特征(2)第一产业比重:东部〈中部〈西部,只有东部低于平均水平(3)第二产业比重:东部〉中部〉西部,只有东部高于平均水平(4)第三产业比重:东部〉西部>中部,只有东部高于平均水平2、产业结构差异2、产业结构差异地带东部经济地带中部地带西部地带产业结构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工业结构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以重型产业为主该城市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基本稳定,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从工业结构来看,轻工业的比重上升很快,这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34.766.6地带东部地带中西部地带工业化差异工业化进程较快相对滞后工业产值较高66.8%22%\11.2%工业结构外资、合资、民营企业的比重相当大,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以传统型工业为主体城市化差异城市化水平较高50.9%36.4%\28.3%城市综合实力较高较低较大22186较小23城市密度@3、工业化、城市化的差异对外开放的差异(1)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从而提高本地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2)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融入国际市场,及时把握研发动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对外开放的差异:东早西晚,东高西低东部地带中、西部地带自然因素地形属于我国地势最低的三级阶梯,低平的丘陵和平原有利于开发利用海拔高、地形复杂,对工农业生产和交通建设极为不利基本上位于东部季风区内,气候湿润,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多属半干旱、干旱地区和高寒区,对农作物发展极为不利自然资源能源、原料不足,北方能各省市淡水资源不足能源矿产资源具有明显的优势气候@东、中、西部区域差异的原因和主要表现东部地带中、西部地带社会因素城市化水平高低科教文化高低对外开放高低经济因素发展基础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较好,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在沿海发展基础薄弱,20世纪30年代后才一度出现工业向西推移的趋势产业结构产业相对较优,第二、三产业比重都在35%以上,远大于第一产业,农村工业化程度高,生产力水平高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大,乡镇企业不发达,生产力水平低。交通状况交通设施齐全,网络稠密交通线路少,运输条件差东部地带中、西部地带其他因素地理区位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海运的便利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距海较远,长期处于于封闭的状态,缺少东部地带的区位优势民族心理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在经济竞争面前有较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保守,经济竞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差国际化程度国际化程度高,与外界保持着密切的社会、经济和技术联系内部联系和对外交流较少,社会经济比较封闭。秦岭淮河二、南方与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