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案:《观沧海》教学目标1、简单介绍诗词有关知识。2、要求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理解诗歌意思。3、融情品味语言,体味诗词的意境。4、培养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和难点1、诵读并背诵,理解诗歌意思。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难点)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熟读并尝试先背诵课文。2、准备多媒体教学。教学设计导入课文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学习课本中的五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和讲究炼字炼句的创作精神。板书题目:观沧海曹操1、导入新课大家知道曹操吧?说起曹操,常常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我们同学从历史或文学作品中认识了曹操,你认为他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作一个简单的名义调查)评价一个人物,历史和文学两种角度是不同的,前者更注重客观性,后者强调艺术性,加上不同时代不同个体,出现对立的观点是可以理解的,但要科学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还是以客观为准。今天,让我们从历史上地客观地认识一下曹操。哪位同学可以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曹操?PPT:略那么我们就要来学习曹操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组诗中的第一章――《观沧海》。乐府,是原来是汉武帝是掌管音乐的官署机构名称,后来演化为诗体名称,是可以入乐歌唱的诗歌,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课文。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A、教师范读。B、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C、学生个人朗读。D、全体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3、疏通文意,注解重要字词请学生翻译,并注意提醒校正。补充字词:临;到,登上,登临;何;多么;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4、细读课文学生带着问题,先自主学习,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问题组]①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的?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③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参考:①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②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观”字领全篇。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问: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有6句,所写的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③研读与赏析“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学生想像画面。展现一幅怎样的图景?展现大海之大,有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派。问:为什么曹操会产生这样的想像?联系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我们想一想这里集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教师小结: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描写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博大的胸怀,抒发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6、作业(1)背诵并抄写和翻译全诗。(2)课外收集学习曹操另外的诗歌,自学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