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一.土地制度的演变二.“重农抑商”三.“海禁”与“闭关锁国”中国自古就有土地神的崇拜,生养万物:土地载万物,又生养万物,长五谷以养育百姓,《左传通俗篇》有云:“凡有社里,必有土地神,土地神为守护社里之主,谓之上公。一.土地制度的演变氏族公社公有1.原始社会:成员共同劳动成员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平均分配劳动产品2.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私有制)——井田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这段材料说明夏、商、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是怎样的?井田制的特点:1.一切土地属于国家;2.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3.庶民和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作;4.耕地规整,形同井字,故称井田。所有者使用者耕作者形状铁犁牛耕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阅读下列图片思考,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的条件有哪些?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这实际上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1)确立条件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②各国的变法的推动(生产关系发生变动)铁犁牛耕技术进步私田大量出现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化决定(2)确立过程:①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②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制国有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农民向国家纳税地主土地制出租给农民耕种农民向地主交租农民土地制农民自耕向国家纳税(一部分土地)(大部分土地)(少量土地)(3)表现形式1.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后,带来了什么样的社会问题?2.历朝政府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3.这些措施起到什么作用?思思考探究北宋流民图“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3)抑制土地兼并目的:措施: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①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限制土地买卖;②明朝按人口和田亩收税,绘制“鱼鳞图册”;结果: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4)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2009(2009年高考天津文综卷年高考天津文综卷))对下图所示内容认识正对下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确的AA.政府奖励垦荒耕地数量增.政府奖励垦荒耕地数量增加的状况加的状况BB.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CC.农村土地专业化经营的情.农村土地专业化经营的情况况DD.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收赋税的依据[[解析解析]]图中的图中的““鱼鳞图册鱼鳞图册””是明代登记土地的文书,明代随着租是明代登记土地的文书,明代随着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日益普遍化,土地登记越来越细致严密,故图佃制经营方式的日益普遍化,土地登记越来越细致严密,故图册成为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册成为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二、“重农抑商”二、“重农抑商”1含义:重视农业抑制商业和手工业末事末事((商业活动商业活动))不禁,……而游不禁,……而游食者众,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食者众,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商贾、技巧之人。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商君书》《商君书》汉文帝经常对臣下们说:“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苦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摘自《大清会典事例》上述材料反映了封建统治着推行什么政策?其主要依据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这一政策?(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摘自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材料揭示哪些历史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3目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