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寨县初级实验中学余素德中考复习之下笔则烟飞云动,落纸则鸾回凤惊。——唐·卢照邻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名家论修辞学习目标1.熟悉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2.理解常用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提高有关修辞手法的中考题的解题能力中考常见修辞手法类考题•一、选择题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B.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夸张)C.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设问)D.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比喻)二、简答题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作用。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玉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答案三、仿写题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忆往昔沧桑岁月,四、造句请运用“鲜花”、“果实”、“风华正茂”、“饱经风霜”四个词语中的任意三个和至少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语意连贯的话。解说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借代•引用•对偶•夸张•反问•设问•反语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一般分为短语排比、句子排比和段落排比三种。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作用:可以表达强烈的语气和感情。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作用:可以突出人物或事物的特征,使表达更形象。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作用:引用诗歌可以为文章增添诗情画意;引用名人名言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犹如盛开的鲜花,但要成为果实,还需饱经风霜中考典题当堂训练一、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是()①他发现是我,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②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③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④老爷子小心,别顾着说话——看掉下来把屁股摔成两半!A①比喻②反问③排比④比喻B①夸张②设问③排比④比喻C①比喻②反问③排比④夸张D①比喻②反问③夸张④夸张二、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是A.图书馆是书籍的宝库,那里贮藏着无数的人类智慧的结晶。B.蚂蚁身躯虽小,但力量很大,一只蚂蚁可搬动一粒米,一群蚂蚁不就可以翻江倒海了吗?C.那翠绿的叶片,那满树的繁花,给我这小小的书房带来了一室的春光,一室的清香,一室的暖意。D.盛开的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三、下句语言富有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