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溶液巩固基础:这是你最后的机会.自我提高:学习时当全力以赴.学习目标:1.系统地认识溶液的定义、组成、特性、种类等知识2.溶解度的定义、含义、影响因素、表示法。3.溶质的质量分数定义、公式、相关计算。4.配制溶液的步骤5.混合物分离常用的两种的方法6.乳浊液、乳化剂、乳化作用。重点:溶解度的知识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难点:饱和溶液的转化、混合物分离的具体步骤第一部分溶液溶液定义:特点:组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均匀:稳定: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外界条件不变时(温度、溶剂量、气体压强等),溶质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水酒精汽油氯仿香蕉水溶质: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固体、气体、液体)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体系溶质溶剂气+液固+液液+液无水有水气体液体固体液体量少量多非水物水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加溶剂升温蒸发溶剂降温加溶质溶液“浓”“稀”与饱和和不饱和之间的关系?现有一杯KNO3溶液,如何证明其是否饱和?保持温度和溶剂量不变,向其中加入少量KNO3固体,若KNO3不能继续溶解,则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否则是不饱和溶液.对于不同溶质: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对于同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C、酒精和水任意比例互溶解时,均称为酒精的水溶液D、植物油溶于汽油中形成不稳定的乳浊液2.能证明20℃时某一硝酸钾溶液已达到饱和的方法是()A.向20℃时,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变稀B.向20℃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C.取少量溶液降温至10℃有固体析出D.取少量溶液至50℃无固体析出3.有一课外活动小组将含CuSO4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白色硫酸铜粉末,下列对出现的情况,描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①有蓝色晶体析出②原饱和溶液的溶剂量减少③原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减少④饱和溶液总质量增加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4.有下列物质:①牛奶;②无水酒精;③澄清石灰水;④泥水;⑤向澄清石灰水中通人少量二氧化碳后的液体;⑥锌溶解在适量的稀硫酸中形成的液体,其中属于溶液的是()溶液中的溶质分别是()。5.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加快溶解速率的情况温度固体溶质颗粒大小是否搅拌温度越高,溶解速率越快颗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搅拌能加快溶解第二部分溶解度固体溶解度1.定义:2.含义: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4.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5.溶解度的表示法:6.溶解度曲线的意义:1、固体溶解度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四要素1、条件:一定温度;2、标准:100g溶剂;3、状态:达到饱和状态;4、单位:克(g)。•例1,某物质在20ºC的溶解度为21.5克,其含义是什么?•含义:在20ºC时,该物质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为21.5克。•或者:在20ºC时,该物质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21.5克。2.固体溶解度的含义:练习:在20º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1.6克,其含义是什么?3.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温度4.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100硼酸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钾氯化铵氯化钾氯化钠6070501020304080901001101801701601501401301201902005010203040090607080溶解度/g1.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钾等。2.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例如食盐。3.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例如熟石灰。0.100.150.2090704001020506080100300.050.100.150.209070400102050608010030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溶解度/g2001006070501020304080901001101801701601501401301201905010203040090607080温度/℃.硝酸钾....温度/℃0102030405060708090100溶解度/g13.331.620.945.863.985.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