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史前考古发现与古史传说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古史传说夏娃理论(“走出非洲”假说)*大约2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南部的一位(一群?)妇女是世界上所有现代人类的直系祖先。她(她们?)的后代约于13万年前来到亚洲西部,然后扩散至世界其他地区,取代了当地的原住民,发展为黑、黄、白、棕各色人种的现代人。*主要根据:分子生物学DNA分析发达的古代农业神农氏发明农业的传说神农氏塑像神农尝百草“因天之时,分地之力,制耒耜,教民农作。”01/11/2025发达的古代农业炭化了的粟和菜籽(陕西半坡遗址出土)01/11/2025发达的古代农业炭化稻谷(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01/11/2025←左图为打制石器。→右图为磨制石器。骨耜双尖木耒材质:石、木、骨01/11/2025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子曰: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华夏族的宗祖神:黄帝•中国古文明被认为完成于他(黄帝)一人之手。他发明了人们希望是他发明的一切东西,大至社会制度,小至日常使用的零星物件。•黄帝王朝大概是一个发明狂的时代,几乎人人都会随时发明一些什么。——柏扬《中国人史纲》“古史辨”派的传说观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①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②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①打破民族出于一元的观念。②打破地域向来一统的观念。③打破古史人化的观念。④打破古代为黄金世界的观念。顾颉刚先生(1893~1980)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史记·五帝本纪》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史记·伯夷列传》第一章、原始社会(发展阶段:原始社会)史实:旧石器时代:元谋人(170万年)北京人(50万年)班辈婚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古史传说:三皇五帝(注意:古史辨派的观点层累的古史观)(一)政治制度:禅让制(本质:军事民主制特点:公天下);(二)经济情况:1.土地制度:土地公有2.农业:①农业生产技术:刀耕火种阶段;②生产工具:木石工具——石斧、石锛、耒耜;③种植作物:北方——粟南方——水稻(河姆渡遗址)3.手工业:掌握冶铜技术;掌握丝织技术(嫘祖)4.代表人物、时期:黄帝时期、神农时期、尧舜禹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战国晚期,托名周公的著作《周礼》,提出了在中央政府管辖下各种政务部门各司其职的理想化制度;托名大禹的著作《禹贡》和托名周公的著作《职方》,创立了由中央政府统一划分九州的地理学说。这些著作的成书表明当时A.西周制度备受推崇B.中央集权制度逐渐被认同C.儒家为君主制辩护D.百家争鸣的局面归于沉寂关于中国文明起源的问题,近年来学术界形成了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文明起源于夏代立国前一千年的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时期;第二种观点认为,中国正式进入文明时代是在夏代;第三种观点认为,中国文明起源进程肇始于龙山时期而完成于夏商周三代初期。这种学术分歧是因为A.学者个人学术水平的差异B.学者对传世文献的理解不一C.学者所见考古资料的差异D.学者对文明标准的看法不一第二章、夏、商的历史材料一:夏后帝启,禹之子……夏后帝启崩,子帝——《史记·夏本纪》材料二:夏启的演说:左不攻于左,右不攻于右,女(汝)不共命。御非其马之政,女不共命。用命,赏于祖;不用命,僇(戮)于社,予则帑僇女。——《史记·夏本纪》材料共同反映的问题是什么?A.丙子卜鬯贞帝弗若?B.今二月帝不令雨。C.贞,我受黍年?贞,我不其受黍年?D.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