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能根据动物显著的外形特点找到相应的动物,体验捉迷藏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A1.场景布置:石头、树、草、花;2.ppt课件、棒棒糖若干。【幼儿园PPT课件制作】设计意图:《藏在哪里了》是一次绘本教学活动,故事内容很有趣,也很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在整个活动的设计中都是以游戏来进行的,玩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情。然而捉迷藏是孩子们最熟悉和喜爱的游戏之一,通过此次的活动,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动物显著的外形特征,在帮助小狐狸寻找朋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着相关的知识经验,体验着阅读的乐趣。一、引起兴趣,关注故事的名字1、教师介绍故事的名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名字叫《藏在哪里了》,名字叫什么?2、猜猜故事里的小动物们在玩什么游戏呢?3、你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怎么玩的?4、教师小结:在森林里,动物朋友们在玩捉迷藏,真有趣。我们跟他们一起玩吧!二、出示ppt课件,观察画面,讲述故事开始部分1、有哪些动物朋友在捉迷藏?(追问幼儿:哪个是小兔?小象长得什么样?……引导幼儿讲述动物的外形)2、教师讲述:谁来躲,谁来找呢?小动物们想了一个好办法--剪刀、石头、布。最后,小狐狸输了,它对朋友说:"你们都躲起来吧,好好地躲起来,我来找,一定能找到。"三、进入场景,参与寻找,讲述故事内容1、引导幼儿在场景中寻找。教师以小狐狸的口吻说:"咦,都躲到哪里去了呢?请小朋友们帮我一起来找吧!""石头后面有谁呢?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子呀?小兔躲在哪里了?2、还有小动物藏在哪里了?你找到了谁?在哪里找到的?(引导幼儿完整讲述:小松鼠躲在大树后面,小鸭躲在花丛里,小象躲在草丛里)你是怎么会发现它的?3、小鹿躲在哪里了呢?小狐狸找了好久都没找到,你发现了吗?为什么小狐狸找不到小鹿呢?(小结:小鹿真聪明,躲在树林里,大家把它的角当成树枝,所以找不到它。)四、完整欣赏故事1、教师:小动物们捉迷藏的游戏好玩吗?我们把这件好玩的事讲出来吧!2、操作ppt,讲述故事。3、提问:有哪些动物朋友来玩捉迷藏的游戏?你记得它们躲在哪里了?五、游戏:捉迷藏。1、教师:我们也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吧!2、让幼儿根据场景(石头、大树、花丛、草堆)自己找地方躲起来。教师边找边说:你们都躲起来吧,好好地躲起来,我来找,一定能找到。都躲到哪里去了呢?3、给每位幼儿奖励一个棒棒糖。六、藏棒棒糖。请小朋友藏棒棒糖,老师来找。(使用语句"棒棒糖藏在xx里")价值分析:通过故事的名字激发孩子的兴趣,运用捉迷藏这个游戏来贯穿于整个活动。出示PPT图片,让幼儿能发现小动物的一些基本特征,从而为后面的活动也作为一个铺垫。根据上一环节的讨论,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观察,并提示孩子不仅要根据小动物的特征去找,还要表达出小动物躲在什么方位。通过呈现的4幅图片,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加深印象。通过游戏,让幼儿有一个角色的扮演,同时也起到一个很好的动静交替。运用孩子们的兴趣来激发他们表达,自己的棒棒糖藏在哪里。一、活动设计背景故事《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轻松、幽默,活泼、有趣。它没有明显的情节,从头到尾都是一只老鼠在没完没了地向一个小男孩提出一连串的要求,从吃饼干开始,它接着要了牛奶、麦管、餐巾……甚至铺床睡觉、讲故事、画画。可笑的是到最后它的要求又回到要吃一块饼干,就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一发不可收拾,真令人哭笑不得。起初,我们对这样的题材有些犹豫,孩子会不会难以接受?教师会不会抓不住重点?不过我们仍决定尝试。不强调情节,不突出人物,而是营造一种轻松、温馨的氛围,把活动目标落在“感受作品风格”上。二、两次活动实录第一次活动(A组)目标:1.通过看看讲讲,理解给老鼠吃饼干后发生的一系列情节,感受作品循环往复的幽默风格。2.与同伴合作创编故事,体验创编的快乐。准备:课件,老鼠形象图片,记录板,“故事箱”和各种物品的图片(如梳子、衣服、书本等)若干,绘画工具。过程:一、情景导入1.今天,我带来一位有趣的朋友,我们来看看它是谁。2.你们喜欢这只老鼠吗?3.真是一只可爱的老鼠!这一天,小老鼠出门,要到小朋友家里去做客。要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