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暴发案例学习目的正确理解结核病暴发疫情和集团感染,掌握构成防治对策基础的有关结核病感染、发病、预防和暴发疫情现场处置的知识,通晓作为构成防治对策基础的坚实的医学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应对策略。•由于不加注意而被遗漏的集团感染并不少见。因年轻人中多数是已感染者,比较发达国家难于引起集团感染事例,由于结核病发病率高,即使发生了集团感染事例也不引起注意,就是注意到了也没有人报告。•接种卡介苗可减低发病率,即使发病,病也比较轻。假如不进行卡介苗接种,则集团感染事例就会不断地发生,患者的症状严重的可能性也很高。但不能防止结核感染,也不能100%防止发病,同样也不能完全防止集团感染或暴发流行事例的发生。第一部分背景某学校报告疾控中心近日已知有1例学生患肺结核,2例学生患结核性胸膜炎问题1:疾控中心是否应该到现场进行调查?为什么?暴发的定义•某一集团,某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同一传染源感染,发生较一般预想要多的结核病患者的情况,称为“结核病暴发流行”,结核病集团暴发。结核集团感染的定义•指同一传染源引起2个以上的家庭,20个人以上感染结核而言。但发病1人按相当于6个受感染者来计算。•同一传染源感染多数人与发生多数患者没有本质不同,只是时间先后,发现早晚不同。早期为集团感染阶段,诊断发现延迟就出现患者。集团感染与暴发流行•集团感染和暴发流行可以看成是同义词,暴发流行必然发生于集团感染之后。如集团感染未能及早发现,则将构成多数人发病,此时诊断则多称之为暴发流行。实际上暴发流行是集团感染的继续和发展,可以说集团感染与暴发流行是两个不同阶段,是结核病流行中一种特殊形式。学校是结核病流行和暴发的易发场所•人群密集、居住拥挤,易引起结核病传播和感染•青少年是结核病好发年龄•跨地区的人员交往•大中学生处于心理生理发育期,免疫功能不稳定•营养差、学习压力大、自我保健意识差•校医的诊疗水平怀疑结核病暴发,必须进行处理的情况有:1、在危险人群中发生排菌患者时;2、在某集团内结核病患者多发时。注:这里所谓危险人群是指万一有排菌病人发生时,使周围多数人被感染的可能性较大的职业或一定的群体。如:大、中、小学,监狱,幼儿园、幼托机构的工作人员,医护人员,新兵等。本案:疾控中心立即到该校进行调查,了解到通过学校自己调查,在同一年级某个专业小班学生中已有结核病患者14例。于是对该大班学生进行筛检,又新发现14例结核病患者。问题2:是否该继续扩大筛检范围?在多大范围筛检?为什么?•有排出大量结核菌的病人,即传染源存在;•有结核菌未感染者集团存在;•在一定时间内有过一定程度的密切接触。未感染者不论儿童或成人,(包括已接种卡介苗人频繁密切接触),均可受结核菌感染,直接吸入咳嗽时飞溅出的飞沫引起感染是最常见的。•在已经有排菌的肺结核,但还没有被检查诊断出来,得到正规合理治疗以前是最具有传染危险性。肺结核病人的家属(尤其是儿童)、与病人密切接触者,在通风不良环境中集体生活和工作的人群常可受到结核菌感染,且易造成传播。必须筛检的对象是:与可疑为传染源的患者接触的人如何确定筛查范围?结核病传染的危险因素有:•1、患者的排菌量;•2、咳嗽的程度和持续的时间;•3、患者的社会活动能力;•4、环境条件。•接触与感染成正比;•排菌量与感染成正比;•咳嗽、咳嗽程度及持续时间:推算对周围有无传染及其危害程度大小。其危险程度为:病人排菌量x咳嗽程度、次数x咳嗽持续时间开始咳嗽到确诊时间叫病人发现延迟,是评价病人发现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社会活动:社会活动多,与周围人群接触频繁而密切,传染危险性增加。易感人群•易感人群理论上讲应指未受结核菌自然感染,也未接种过卡介苗者。但实际上所有的年龄组(无论是否患过结核病)都是结核病的易感人群。•人群一但感染结核菌后、至少有10%的感染者会发生结核病。•由于患者发病当时没有检查,传染源从何时起发病,何时开始排菌很难准确判定,所以筛查范围也很难确定,目前,唯一的方法只能根据症状,尤其是出现咳嗽的时间来推断(判断从发生咳嗽时开始排菌,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