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情绪调控,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情绪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对课堂教学所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它对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影响。一种低落、沉闷、过于严肃的课堂情绪状态,会阻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教学的可接受性低,也不利于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发展。相反,充满着热情、生动、活泼的课堂情绪状态,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可以促进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也有利于能力的发展,还能防止学习疲劳。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有些教师不善于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气氛,调控课堂情绪,而是为了活跃而搞活跃。如使课堂争论不休,热闹不凡,常常引起哈哈大笑,有的学生甚至狂欢,情绪反应过于活跃。这种过“度”了的活跃情绪对课堂教学有着不良的影响。首先,它影响学生心理活动的正常进行。一个人在激动、狂欢以后,心情不可能立即平静,也不可能保持稳定的注意,因而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分散,感知、记忆的效能变差,思维混乱,想象被抑制,理解力降低,从而影响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其次,影响课堂结构的整体性。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整体效能的发挥是课堂教学各因素的最优化组合的结果。然而在课堂教学中为活跃课堂气氛而搞活跃,一方面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学生、教师诸教学因素不能实现最优化的动态的组合,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稳定的情绪状态,心理活动难以有效地进行,必然影响课堂教学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纵横联系和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有机转换。信息的接受、加工、储存、反馈也不可能顺利有效地进行,使课堂结构显得松散,课堂教学没有节奏感和整体感。第三,影响课堂教学的秩序。学生的意志力薄弱,自我控制能力也较差,情绪波动性较大,且易表现。如果课堂教学某些方法、手段运用不当,又不能及时地进行调控,往往引起他们激动情绪的产生,继而表现出声音高亢,坐立不安,甚至手舞足蹈等。这就使正常的课堂秩序受到干扰,有时还会引起不遵守课堂纪律的现象。第四,降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动力。在课堂上学生过于活跃情绪的产生,往往是由于他们的某种需要得到较为强烈的满足。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说一些离奇的笑话或做一些出格的动作,都会使学生的好奇心理得到较为强烈的满足,引起过分喜悦,常常笑不拢口,余味难消。这种好奇需要的过于满足,会使他们在课堂上放松对获取知识需要的追求,因而降低学习动力。总之,课堂情绪低落或过于活跃,对课堂教学都有不良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运用良好的教学机制,认真组织教学,对课堂情绪进行有效的调控,保持活跃而稳定的课堂情绪,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