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元遗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10全国卷适逢元朝派遣脱脱征集粮饷,拿故意吓人的话威胁梁王,一定想要杀死王。祎(2)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10江苏卷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人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1)会元遗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10全国卷适逢元朝派遣脱脱征集粮饷,拿故意吓人的话威胁梁王,一定想要杀死王。祎(2)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10江苏卷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人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倒装句倒装句(3)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10天津卷后母回来,只见女儿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4)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10辽宁卷赵良淳见吴国定情绪激昂地高谈阔论,料想他可以任用,向朝廷请示后,留下他来防守安吉。(3)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10天津卷后母回来,只见女儿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4)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10辽宁卷赵良淳见吴国定情绪激昂地高谈阔论,料想他可以任用,向朝廷请示后,留下他来防守安吉。倒装句倒装句(5)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10上海卷桂阳有争船而互相斗殴至死的百姓,(这个)案件长久没能判决。(4)其羞辱甚于贪污坐臧,慎毋然!10四川卷这种羞辱比犯贪污罪还要严重,千万不要这样!(5)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10上海卷桂阳有争船而互相斗殴至死的百姓,(这个)案件长久没能判决。(4)其羞辱甚于贪污坐臧,慎毋然!10四川卷这种羞辱比犯贪污罪还要严重,千万不要这样!倒装句倒装句倒装句倒装句一、宾语前置古汉语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1.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吾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吾未之见也。莫我知也夫!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一、宾语前置古汉语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1.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吾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吾未之见也。莫我知也夫!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倒装句倒装句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动词宾语的前置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吾谁欺?欺天乎?介词宾语一般也前置微斯人,吾谁与归?君奚为不见孟轲也?国胡以馈之?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动词宾语的前置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吾谁欺?欺天乎?介词宾语一般也前置微斯人,吾谁与归?君奚为不见孟轲也?国胡以馈之?倒装句倒装句3.通过“之”、“是”提前宾语: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君王不忧虑自己流亡在外,却为我们这些臣子担心)。率师以来,惟敌是求(只寻找敌人)。3.通过“之”、“是”提前宾语: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君王不忧虑自己流亡在外,却为我们这些臣子担心)。率师以来,惟敌是求(只寻找敌人)。倒装句倒装句4.介词“以”的宾语前置:这种提前宾语不需其他条件,只是一种强调的表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若晋君朝以入(指晋惠公当俘虏被抓来),则婢子夕以死。4.介词“以”的宾语前置:这种提前宾语不需其他条件,只是一种强调的表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若晋君朝以入(指晋惠公当俘虏被抓来),则婢子夕以死。倒装句倒装句5.指代性副词作宾语前置: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稍出近之,……然莫相知。冀君实或见恕也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生孩六月,慈父见背5.指代性副词作宾语前置: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稍出近之,……然莫相知。冀君实或见恕也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倒装句倒装句二、定语后置古汉语中的定语一般也是位于中心词之前,后置的定语多是表修饰意义的词组和数量性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亲昆弟在真定者,已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