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小组捆绑式评价之我见中窑小学周佑生自从去年我区全面推进新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我校积极学习践行《西塞山区“六加三”高效课堂模式》,尝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小组捆绑式评价,教师和学生们一起品尝着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体会着捆绑式评价带来的动力。开展“小组捆绑模式”为全体学生,尤其是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增强了主体参与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欲提高了,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今天的“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局面。小组捆绑,增加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得多。并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小组捆绑,可以使不愿意动脑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又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以纠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正确率。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找出了问题的答案,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质量也随之而提高。小组合作后的汇报,有利于开展有竞争的合作,还可以将小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能激发创新,拓展思维,提高了教学时效。但是,一年多来,我发现了很多老师在运用小组捆绑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捆绑”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竞争中发挥每位学生的优势。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班级小组之间会出现恶性竞争的倾向。2、很多教师在实施小组捆绑评价时忽略了学生个体评价存在的重要性甚至合理性,从而形成学生的“大锅饭”心理,助长其对小组的依赖感。3.学生的主动合作意识不强,合作参与不足。小组活动时,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造成了“优秀学生讲,学困生听”的局面,表面上热闹、民主、活泼的合作学习气氛实则隐含着种种阴影。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机会明显较多,在小组活动中起着支配的作用,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则显得消极被动,不去积极参与、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只等坐享别人的劳动成果。4.小组捆绑评价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模式,久而久之,挣分的差事落在了积极的学生身上,挣不来分数的学生却毫无愧色。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实现小组捆绑评价的最大功效呢?1、为了激发小组之间的竞争力,我们会有意表扬某一小组,这种带有目的性的表扬会成为小组恶性竞争的根源。我们分组的目的不是让学生竞争,而是让学生学会竞争,让学生懂得“游戏规则”。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他们关注更多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本身。分小组的时候,教师可按不同标准加以调配:可以按照语文学习情况把班里的学生分组,再按照数学学习情况的标准分组;还可以分成创新组、探究组、进取组等,这样就可以淡化小组之间的独立性。他们的合作是暂时的,又是永久的。暂时的是因为他们有了新的任务后将重新组合;永久的是因为小组一旦形成就不做大的改动,他们的成员是较稳定的,这样他们的合作会更默契。这样也不会因分组而失去班级整体意识,造成“班独”。奖罚有度,可以让小组之间良性竞争,享受竞争的乐趣。分合有变可以减少小组之间的“恶搞”,学生不会因某种原因排斥一位学生,因为多层次的分组可以让每位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让学生发现他人的闪光点。为规避恶性竞争,要求任课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宽松的教育环境,不断培养学生的竞争实力,让学生在友好、自信的氛围中竞争。充分认识到竞争不是“你弱我强”、“你死我活”,而是学习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是“利人利己”、“互利共赢”,团体的进步才能带来个体的进步。在竞争当中,要克服不良心态,规避恶性竞争。培养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学习,形成宽容善良的道德品质,从而在未来社会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2、很多老师在进行小组捆绑评价时忽略了学生个体评价存在的重要性甚至合理性,学生需要有集体荣誉感,更需要有自我,更渴望通过表现得到大家的认同乃至赞许。为捆绑评价而捆绑评价,甚至因此忽略学生个体评价,只会助长某些学生的“大锅饭”心理,助长其对小组的依赖感同时淡化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