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不评价,市人知而不欺。”———《宋史·戚同文传》“评价是对某些现象的价值如优缺点的系统调查。”——美国教育评价标准委员会.1981年平常意义的课堂教学评价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对教学过程进行考察,评定其价值,以提供信息改进教学,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新课程要求我们如何评价课堂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怎样关于课堂教学评价,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一、新课程要求我们如何评价课堂?1.课堂教学评价的几个方面:首先要评价其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设计。(教学预设)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就是要同时关注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师生互动以及教学情境、教学资源等因素。(教学过程)对课堂教学结果的评价实质就是对学生发展的评价(学生发展水平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学习效果)一、新课程要求我们如何评价课堂一堂好课应整体体现三个方面:真实的学习过程;科学的学习方式;高超的学习艺术。一堂好课应以学生的发展来衡量,要求做到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一堂好课的总体要求应体现在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的统一。新课程中的一堂好课,应该明确地凸显在学习主体——学生的身上,以考查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状态为主。——《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万伟秦德林吴永军)2.一堂好课的主要指标:一、新课程要求我们如何评价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水平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角色把握学习环境的营造教育技术的运用3.课堂教学评价的维度确定:一、新课程要求我们如何评价课堂4.专家的好课观:叶澜在“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中,针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提出“五个实”: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叶澜,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面的5个观点,摘自《中小学管理》2004年第6期)一、新课程要求我们如何评价课堂张春莉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认为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应主要考察: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得到充分保障;学生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养;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张春莉,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上面的6个观点,摘自《中小学管理》2004年第6期)4.专家的好课观:一、新课程要求我们如何评价课堂王爱华老师认为: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具备以下三味:“语文味、儿童味、家常味”。这三味的要义是“在每一堂家常课有限的时间内,儿童能获得较多的语文基础知识,听说读写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与发展,学习态度和习惯得以养成。”这里边的“家常味”能彰显语文教学的“本色”,更有一种洗尽铅华见本色的质朴感;“儿童味”更能体现语文教学的“归属”。4.专家的好课观:一、新课程要求我们如何评价课堂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的趋势:评价对象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综合发展趋势,从以往侧重教师的教转向面向教学结果的同时,也考虑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只关注知识的掌握转向全面关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评价既关注“有效教学”结果的达成,也关注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状态表现。强调评价标准从单一走向多元,从静态走向生成。二、我国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1.缺少教育理论的支撑2.缺少对学生“学”的根本关注三、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以什么样的基本理论立场对课堂教学作出评价?这样的基本理论立场背后所支撑的理念是什么?1.促进学生发展。2.促进教师成长。3.以学论教。三、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以什么样的基本理论立场对课堂教学作出评价?这样的基本理论立场背后所支撑的理念是什么?如何以这样的基本理论立场去构建具有普遍意义的评价框架?如何以这样的框架去对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作出评价?突出四个转变,实现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理念更着重关注教师本身的各种教学行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