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香蕉》说课稿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中的第四课时《分香蕉》教材分析:《分香蕉》是《新课标北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中的内容,是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决,口算表内乘法,及大量的等分活动,学生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分一分”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除法的意义,并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除法算式的读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2.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小组同学团结协作,积极参加学习活动。教学重点:1、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2、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难点:如何建立除法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教学方法: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准备:PPT、圆片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出示情境图)猴妈妈买回12根香蕉,要把它平均分给两只猴子,你们知道每只猴子得到几根香蕉吗?(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分一分。请同学用12根小棒代替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几根?请你分一分。2、写一写。①象这种平均分的活动,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12÷2=6(根),12、2、6分别表示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12表示有12根香蕉,2表示平均分成2份,6表示每份6根。这个算式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分,每份6根。②讲解算式的读法。读作:12除以2③写法: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除法的符号是“÷”。(板书“÷”同时讲解除号的写法:写除号时,先用尺子比着画一条短横线,然后在这条小横线的上下各点一个小圆点,横线要平直,两个点要对齐。)教师写完后,要求全体学生书空模仿一遍。3、想一想。①如果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先动手分一分,再想一想怎样列式?12÷3=4(根)②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生:12表示有12根香蕉,3表示平均分成3份,4表示每份4根。这个算式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4、教学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号、除数、商5、议一议。把12根香蕉平均分,还可以怎样分?用除法算式表示。小组合作研究、交流。12÷1=12(根)12÷12=1(根)12÷2=6(根)12÷6=2(根)12÷3=4(根)12÷4=3(根)(三)、练习巩固1、练一练。有18根小棒:①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18÷2=9(根)这个算式表示:把18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9根。②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根?18÷6=3(根)这个算式表示:把18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每份3根。③每份3根,可分几份?18÷3=6(份)这个算式表示:把18根小棒,每3根分一份,可以分成6份。④每份9根,可分几份?18÷9=2(份)这个算式表示:把18根小棒,每9根分一份,可以分成2份。2、说一说。说出每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12÷6=210÷2=53、填一填。算式8÷4=2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也可表示有□个,每□个1份,有□份。(四)、拓展性学习把24根小棒平均分,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义。24÷2=12(根)表示:把24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12根。24÷12=2(份)表示:把24根小棒,每12根分一份,可以分2份。24÷3=8(根)表示:把24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8根。24÷8=3(份)表示:把24根小棒,每8根分一份,可以分3份。24÷4=6(根)表示:把24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6根。24÷6=4(份)表示:把24根小棒,每6根分一份,可以分4份。五、总结。今天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六、板书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帖图12÷2=6(根)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分,每份6根。12÷6=2(根)12÷3=4(根)12÷4=3(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