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融洽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历来是一个在处理教学问题上为人们非常重视的问题。古代的“师徒如父子”之说就表明了师徒(师生)之间那种亲密无间的关系,然而我国受传统的“师道尊严”等因素的影响,课堂气氛过于严肃、紧张、神圣,师生关系状况不言而喻。很难想象这样的师生关系能使一个教师的教学计划按时顺利完成从而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能使学生学到应该学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为社会上的有用人才,并且这样的师生关系将影响社会上的正常人际关系发展和我国正在推行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有效的教学必须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有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的想象力和丰富的创造力就可能被充分发挥出来。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为了有益地、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该如何融洽师生关系呢?第一,教师要乐于奉献,关心一切学生,关心学生的一切。教师这一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职业的性质决定了教师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学生心中的形象。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为了完成或提高升学率,一些教师只重点关照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忽视甚至鄙视成绩差的学生。这一倾向在相当地区相当普遍。学生在学校是来接受教育的,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我国现在的生产力水平下,要普及高等教育是不可能的,必定有一部分学生升不了学而走向社会,这一部分学生从人格上讲与成绩好的学生甚至教师都是平等的,教师在课堂上的不公正待遇必然会严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而使他们走向教师的对立面,在课堂上想方设法与教师作对,制造事端,影响课堂教学。为此,教师必须摒弃这种做法,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更要关心他们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学习着想。第二,教师要放下架子,弱化权威,做新新教师。要融洽师生关系必须做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尤其是现在这个信息时代,电影、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网络……学生几乎被包围在各种各样的媒体之中,面对目不暇接的信息世界,他们常常是只能狼吞虎咽地去吸纳、去模仿,而来不及进行有理性的选择。他们的生活很忙很精彩,溜冰、踢足球、看NBA、玩跳舞机、上网聊天、参加生日PARTY、唱最新流行的歌曲……他们很自豪地标榜自己是新新人类。相比这下,教师们接受信息的渠道少得多,他们会给学生讲知识就是力量,他们会说牛顿和鲁迅,当这样的老师走进学生圈子中,就像一个土著走进外星人工智能的沙龙——他们对这个圈子的话题几乎一无所知,根本无法插嘴,又怎能对学生产生凝聚力和影响力?又怎样融洽师生关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不一定是解题之道,“业”也不仅仅是作业,“惑”可以来自于所接触的任何一个领域。正因为如此,新世纪的老师难当,因为他们可以为学生之师的范围相对于学生日益扩大的信息来源来说,正在渐渐缩小!这就导致了师生之间共同语言的减少,心理距离的拉开。而一旦心理上产生隔膜,学生对老师就会敬而远之,老师对学生也会产生误解。所以要融洽师生关系就必须做一个受新新人类欢迎的好老师,教师们就要放下架子,虚心学习各种新生事物,对不懂的东西不再简单地否定。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对于教师尤其如此。凡事不能是教师说了就算,更不能是“教师的每一句话都是法律”。就整体而言,教师的知识全面、系统,学生不如教师。但就认识发展而言,学生思维天生更具活力,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灵性,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规律。有媒体曾报道的某校的校规: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拒绝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坐着回答教师的提问……这样的校规在当今改革开放的中国无疑是在吃螃蟹,是对传统的教育伦理的挑战,但这一规定肯定会在融洽师生关系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第三,教师要敢于解放学生。现今的高考制度的改革无疑给融洽师生关系提供了土壤,我国现今的教育制度改革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即“敢想别人不敢想的事,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教师要大胆鼓励学生“狂想、奇谈怪论、离经叛道”,这样教师不致于在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时的...